Uber在台灣將停止營運一事仍餘波盪漾。Uber昨(3)日發出聲明稿表示,官方要求Uber要註冊成為一家計程車公司,但「我們不是一家計程車公司,所以要我們登記成為計程車公司很荒謬」。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則在臉書上表達擔心「其他重要科技公司可能會對於進入台灣有所顧慮」。
交通部近日再次強調,對於Uber一事秉持三原則,即納管、納保及納險。Uber昨日也針對這三項原則提出說明,納管方面,交通部的用意是希望Uber登記註冊為一家計程車公司。對此Uber非常不能接受,表示該公司是一家運用手機APP,媒合願意分享車輛的駕駛和有交通需求的乘客,Uber不是一家計程車公司,所以「要我們登記為計程車公司是很荒謬的」。
至於納保方面,Uber表示保險公司已為Uber量身打造保單,但保險公司需要等政府放行才可以承保,但另一方面政府又不斷挑戰Uber沒有提供在地保險。
納稅方面,Uber表示願意承諾一旦跨境電商稅法案通過,會依據相關規定繳稅。Uber強調,合作的駕駛保有絕大部份因提供服務而獲得的車資收入,因此,經濟效益是留在台灣的,這與其他跨國科技公司的模式很不一樣。
李開復昨日也透過臉書,評論Uber退出台灣市場一事。他表示,共享經濟不只是「另一種計程車」,而是包括未來出行的趨勢(加上電動車、自動駕駛)、未來交通的創新(共享無人駕駛自動接送)、新的工作方式(司機可以用閒置時間增加收入)、更精確的搭配帶來的方便+經濟效益+安全。
李開復認為,Uber退出台灣以後,應該很難再歸來。「台灣已經錯過了軟體、Internet、移動互聯網、社交網路,現在又加上共享經濟。再下面怎麼辦呢?」李開復說,絕大多數的國家透過協商或默許,是歡迎Uber這類型的公司,一個有彈性的政府是可以談出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