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當好光景過去

Foto

友人的先生幾年前中年轉業,考取了導遊執照,也成為一家大型旅行社的固定合作夥伴。負責接待來台旅客的他曾有段時間接團接不完,忙到老婆常抱怨他難得能回家,然而去年開始情況丕變。沒錯,就是因為陸客少了。今年則是連旅行社都開始委婉提醒導遊領隊們,接下來可能接團的機會更少,最好能張羅其他出路,否則收入一定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台灣在過去8年靠著陸客餵養了許多中小企業,只是也不過才一年的時間,觀光產業就變成觀光「慘」業,令很多業者措手不及。尤其政府還大喇喇地喊著2016年千萬觀光客來台達標,一轉身中南部的遊覽車、旅館、伴手禮店卻已是收的收、倒的倒,落跑的落跑。

 但畫面再切回2月底的4天連假,由於距離春節假期才結束不到一個月,加上先前一日遊的遊覽車事故,原不被看好的國旅商機,沒想到卻上演大噴出。不僅每逢假日必塞車的國道五號又見車龍,宜花東地區飯店、民宿一房難求,台南更是擠進數百萬名觀光客,盛況完全不輸農曆新年,只要稍微叫得出名號的小吃店前,民眾排隊時間都是以小時計。在天氣晴朗的國境之南,還有墾丁也因為旅客太多帶進了塞車、違停、垃圾等問題,甚至傳出人力有限的執勤員警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幾乎就要過勞。

 政治氛圍的改變造成客源驟減,固然是當前台灣多數中小型觀光業者最大的困境,但從單單一個228連假,台灣人就把自己的各地名勝灌爆的景象,要說台灣觀光業活不下去?實在很難令人相信。當然國旅的性質與國際觀光完全不同,但令我不解的是,如果台灣的觀光景點,連一年70億的國旅市場都有那麼多仍被詬病、值得改進的空間,業者想要振興觀光,找回陸客真的是第一要務嗎?

 從2008年開始的這一波陸客潮,帶動了大舉投資潮,也的確造就了觀光業的一段好光景。然而好光景總有結束的一天,市場會變,不一定全是政府的錯,產業必須調整,業者自己也要負起大部分的責任,3C產業不就總是在拉貨潮與殘酷的淘汰潮之間輪迴,而且整備期幾乎總是長過收獲期?眼光放遠,腳步快點,才是產業最實際的生存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