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要一個能拚經濟的稅改 是全民心聲

Foto

求富抑或求均,何者優先?

2/26工商時報社論「從昔日蔡主席十問實質薪資倒退16年談起」,讀來不禁感嘆!綜觀當前經濟情勢,成長停滯、薪資倒退、青年失業率不降反升,看不到「明天會更好」的希望!但仍有藏身在研究室廟堂之上,不願走到民間瞭解人民疾苦的學者高官,高舉著唐吉訶德式的虛幻「公平」大刀,力倡調高所得稅率,即有可能砍傷社會財富,釀成「均貧」的困境!

 在農業社會,即存在著貧富不均的問題。生產工具是土地,「有土斯有財」,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到了工業社會,生產工具是機器,為資本家所掌握,剝削勞工以圖謀最大利潤,釀成勞資雙方衝突對立。

 為了解決分配問題,基於「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理念,信仰馬列主義的蘇聯,實施「集體農場」,中國大陸進一步推行「人民公社」。但「各取所需」易,「各盡所能」難,其結果是:生產停滯,民不聊生,最後都走上「改革開放」之路。今日的俄羅斯已經唾棄了共產制度,中國大陸也走向市場經濟。在鄧小平主導「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政策下,在短短30個年頭,已讓中國大陸登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貧富差距日趨嚴重,但廣大人民已經從「脫貧」、「溫飽」邁向「小康」社會,甚至一年度出國旅遊人數已居世界之冠。

 重分配靠租稅,那是騙人的

 也為了解決分配問題,在1960年代,西方工業國無不採取高度累進稅制。從各國實證經驗,累進稅率的課徵,既無法有效達成所得重分配的功能,稅負又多落在容易稽徵的薪資所得者身上,並且帶來了稅制的繁複、免稅的漏洞與逃稅的誘因,從而引發「地下經濟」的猖獗與蔓延。1986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租稅改革方案,將個人所得稅從11%到50%的15個累進稅率,修改為15%與28%兩級稅率;公司稅最高稅率亦從46%降低為34%。同時,大幅度提高個人免稅額,藉使貧窮水平線下的低所得者,均可免除所得稅負擔;也削減免稅條款300多項,將70餘年的累進稅制扁平化。

 最近10年,無線通訊及高科技的日新月異,加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推波助瀾,將靠勞力謀生的中產階級淪入新貧族。法國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論,適時提供對富人及資本重稅的理論基礎。主張社會主義的法國總統歐蘭德即於2012年9月宣布課徵75%的超高富人稅,隨即引發超高所得的影歌巨星及大企業紛紛設籍國外。這項大失民心又未見稅收績效的富人稅,實施僅2年又4個月,即戛然而止。

 1971年,哈佛大學教授饒約翰(John Rawls)在《公義理論》(A Theory of Justice)書中指出:「每一個人都應擁有天賦同一數額的基本權益,社會與經濟的不公平,應經由最低所得階層福祉的極大化來調整,並確保機會均等。倘若財富係來自於辛勤工作,以及高效率與承擔風險所獲取,則高度累進稅制即是對成功者的懲罰,從增進社會福利功能觀點,實無採行必要。」當社會安全福利制度完善,有如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貧富不均衍生的衝突對立必將緩和消弭,以往用於補救資本主義缺失而風光一時的累進稅制,已與時俱移而凋落。俱有深厚財稅學理的林全院長接受專訪時,就坦承表示:「重分配靠租稅,那是騙人的」。

 創造就業機會提高所得的稅改,才是全民的期盼

 1980年,卡特執政後期,美國經濟陷入停滯膨脹困境,經濟負成長。在總統大電視辯論上,主持人要兩位參選人在兩分鐘內做總結。卡特花了老半天仍然有訴說不盡的理念計劃;雷根則向選民訴求:「這4年來,你的日子是不是過得更好?所得是不是更高?就業機會是不是更多?如果不是?請讓我來!」簡單幾句話,深深打動了選民的心。

 5月稅改,一定要廢除「劫貧濟富」的所得稅「兩稅合一」制,將每年增加700億以上的稅收,全數用於降低綜合所得稅稅率至35%,同時股利所得按20%分離課稅,並納入綜合所得稅「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27萬元的限度內,以激勵中低所得階層的儲蓄導入資本市場。當低稅率觸動民間投資,就業機會增多,人民所得提高,稅基擴大,稅收自然豐沛,這也應該是全民對於五月稅改的心聲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