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藏股制度一向被視為是公司派護盤神器,上周卻遭到立委質疑有炒作股價之嫌。
立委施義芳指出,近一年上市櫃公司有124家實施庫藏股,而執行率不到5成的有34家,其中宏碁因執行率掛零而成為唯一被直接點名的企業。
其實過去一年除了被點名的宏碁外,還有另一家執行庫藏股結果掛零的公司就是樂陞。樂陞案已被確認包括執行庫藏股在內,都是當時董事長許金龍等人惡意炒作股價,坑殺投資人的伎倆,且法院已判決沒收許金龍40億不法所得,並處以30年重刑。此案例讓上市櫃公司有沒有假庫藏股之名,行炒作股票之實?成為值得被放大檢視的話題。
從交易所的公開資訊中肉搜,發現有許多各別產業的代表性公司都進到了立委所指的34家庫藏股黑名單中,像是浩鼎,緯創,F-TPK,邑昇,經緯,皇將,蔚華電,艾美特等,而執行力低於二成的有葡萄王16%,宏達電18%,至於低於一成的有橘子2%,IET-KY9%,群聯4%,環宇-KY8%…等。
一般來說,公司會實施庫藏股,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股價被嚴重低估,一是緩解市場的短線恐慌情緒。
以宏碁為例,去年底在宣布公司由盈轉虧時,同時也宣布將執行買回10萬張庫藏股計劃,符合一般通例,同時也成功讓股價展開反彈,不料今年2月中執行期滿,公司以「執行期間股價並未劇烈波動,因此並無執行庫藏股必要」為由,一張也沒有買,讓市場大為傻眼。
顯然對企業而言,宣告庫藏股之後,買與不買,股價漲跌才是決定關鍵,在這方面宏達電可以說是個中高手。
宏達電已執行過十多次庫藏股,最高買回價曾高達850元,最低買回40多元,雖然該公司有逾半數執行率未達標,也曾有過一張都沒買的紀錄,但有趣的是短線上對其股價造成的激勵效果總是很顯著。
另外,今年初凱美擬公開收購大毅時,大毅祭出買回1萬張庫藏股作為反制,最後成功讓收購案破局成為另種特例。雖然大毅公司強調這是「為激勵員工和提升員工向心力」的決定,且積極買回,不過其間股價一度衝過收購價格上限,也成市場焦點。
上市櫃公司宣布執行庫藏股不論理由為何,短期對股價的激勵都只是一時的,而執行不力對公司誠信形象造成的傷害卻可能影響深遠。現在台股指數正搶攻萬點,投資人要居高思危,不妨將庫藏股執行不力,且業績表現不佳的企業,優先列入選股黑名單中,畢竟連公司都只用口水護盤了,投資人也不用拿真金去換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