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淺談綠色貿易 看台灣推動貿易之不足

Foto

看到外貿協會的徵才廣告,以「脫離低薪好提案」為標題,讓人不禁有感而發,台灣真的可以脫離低薪嗎?台灣的對外貿易與投資這些年不斷下滑,根據行政院網站資料,2015年出口和進口甚至更分別下滑11%~16%,長久以來貿易值一直未有突破,對於一直依賴出口為主的台灣而言,出口占GDP比重為60%,貿易依存度更大於100%,貿易沒有成長,似乎非常難以脫離低薪的命運!即使政府為勞工爭取福利加薪等美意和政策,並不能有效改變現狀!

 筆者推動綠色貿易六年,走訪各國和企業一起打拚,發現台灣企業行銷國際必須面對很多窒礙難行之處,包括眾所周知的國際空間不足,未能加入多數的自由貿易區域協定,如TPP,RCEP,使得企業的關稅成本遠大於其他國家等,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然而在惡劣環境之下,台灣還是有企業,具備堅強和韌性的特質突出重圍。電動機車Gogoro即是這樣一個令人激賞的案例,200輛台灣製造的電動機車在德國柏林像Ubike一樣在街上租借行跑。

 堪稱台灣之光的Gogoro的案例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之處,他標榜的不是機車的功能,而是空氣污染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推出又酷又炫讓年輕人喜愛的設計,加上6秒鐘即可換電池的方便性,讓真正愛護環境,願意盡一份心力的消費者,掏錢出來即使是買更貴的產品。在這個案例中,我常在想貿協對Gogoro的幫助是什麼?

 貿協常以傳統的參展,拓銷方式來協助企業海外拓銷,實際上,企業海外拓銷所需要的能耐遠大於此,一個認真的企業要拓銷海外,除了必須清楚掌握產品的競爭力,市場的定位、營運模式、當地的商機、法令,甚至語言文化、與風俗。因此,外銷企業常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與合作。然而,以一個綠色企業而言,它所面對的挑戰遠大於此,特別是他要出口的產品必須是當地市場有其環境問題,甚至有明確的環境法令要求;有政府支持的政策,如躉購費率及節能產品的補助,民間企業強調的綠色採購;再加上綠色產品往往需要當地的認證需求,所需要的經營時間又比一般商品多很多;故如果僅靠參展與拓銷,對於企業接單的最後一里路還相差十分遙遠。

 這也是為何各國早已認清拓展海外市場應具體超脫傳統的參展、樣品供貨等模式,並強調建立與當地的合作關係,加強進入市場的機會。很多先進國家非常瞭解綠色產品的特質,政府協助企業的方式也相當不一樣,包括前幾天英國氣候大使John Ashton來台辦理企業午餐演講會,荷蘭也協助其企業到國外辦理綠色研討會,足足辦理了7次的「循環經濟在台灣」的相關活動,不但讓企業瞭解當地的綠色法令和企業進入市場的可能性,甚至如韓國在國際會議場合中經常以行銷國家綠色政策為主,綠色新政和綠色信用卡都是國際上環境人士耳熟能響的政策制度,很多的國家並著眼於當地綠色組織的合作,強化合作曝光的機會,甚至於建立與當地政府的合作案,如新加坡中國的低碳城市,讓企業的商品可直接在當地示範驗證,建立由國家掛保證的形象。

 貿易內涵早已轉變多時,就如同行銷理論也早就脫離當時的4P理論,如果我們的貿易還是一味地以為出口即是賣產品,不懂產業內涵,不懂營運模式,甚至不能找出當地市場的重要合作對象,我相信辦再多的展覽和拓銷團也無濟於事,更遑論具體地提昇我國出口貿易值。Gogoro是台灣之光,但台灣的貿易要走出去,還有太多值得學習之處。進入貿協的同仁真的可以脫離低薪,但恐怕全台灣不會因為貿協的協助而出口成長,更無法幫助全民脫離低薪的困境。貿易主事者恐怕需要多思考,國際貿易實務早已非60年代經濟起飛階段,台灣企業拿著007皮箱走遍天下的年代。我們真的很期待貿易思維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