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找路、搭台、跨領域

Foto

彰濱工業區的周末,EMBA的現地教學結合家具博物館的開幕、設計平台的啟動,一個標準的跨領域平台之旅,在讚嘆連連中進行。台灣在經貿數據看似亮麗之後的廠商無感,構成了反諷的產官感受背離。廠商在環構五缺的窘境中,只能自己找路。彰濱工業區1坪土地已達5萬元的水準、大里與台中附近的工業區每坪20萬元起跳,令經營的業者大嘆吃不消~土地使用的效率成為廠商尋覓的路徑之一。

 來這座工廠參訪已經第三次,每次映入眼簾的工廠設計都不同,廠商的人機協同不僅大幅提升生產力,也歡迎各界的參訪與拍攝,因為勇於迎向挑戰的經營者告訴來訪的7、80人:「台灣人很厲害,但全世界不知道台灣人厲害的只有台灣人。」相信下次再去拜訪這家廠商時,工廠設計又有另一番風貌!94狂的經營者手搭著一批還沒拆箱的Staubli的機器手臂木質包裝,說:「我等著員工提案,如何好好運用這些工具來提升生產力。」導入人機協同,生產線上的員工從160人降為40人,看似為了解決缺工的方案,背後真正的意圖卻是將人力轉向更高附加價值的區塊,爭取未來的價值與競爭力。

 看似一點都與經營效能無關的家具博物館建置,不僅達成經營者搜集國際頂尖設計的座椅嗜好與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雙重目的,也是一段長達十年的尋夢之旅。窗明几淨的靜謐展廳與室外炎熱的五月氣溫構成了反差,穿越古今中外的收藏也與室外酸酸的空氣味道以一牆之隔穿越了台灣未來想像。博物館展品宛若銅鏡,以古觀今、投射未來,人反思來時路的目的在找到未來的出路。以博物館作為平台是一個奇特的規劃,經營者廣發英雄帖,提供設計師在此汲取過去養分的平台,亦設計3至6個月駐點設計師的機制,提供就近進行打樣(甚或試量產)的同步平台。經營者豪氣地證明,批量規模與自動化深度並無關聯,經營者以平台的效率搭建模組的差異,實現規模與範疇的交叉綜效。

 缺電?身為國際供應鏈中最重要的供應商,要服膺綠色供應鏈的指令,和由內而外的企業社會責任看似走向不同,但結果就是要在能(資)源的使用上實現永續的目標。淘汰高耗能的產品線與增設綠能設備,一方面善盡著對地球的責任,另一方面彰顯企業調整產品線的努力,投資於開發與設計成為轉型的必要工具,也在逐步累積創意資產的過程中墊高品牌價值。In-House與Design House成為相互標竿的雙軌,使得設計與品牌列車得以穩穩駛出,這是設計師平台與駐點設計師的規劃原點,也是克服缺人(才)的嶄新模式。透過電子商務與分潤機制的設計,達到互利多贏的那一天,為期不遠!搭建就讀EMBA的企業主管與設計師溝通平台是無心插柳的起點,跨領域人才與資源的結合能否成蔭仍待更多的觸發媒合,但只要方向正確,啟動就是離終點越來越近的起點。這個凡事都在Beta版的時代中,滾動式修正永遠比空談遠大構想更接近成功。

 神來之筆的案例分享,經營者致贈了最後的紅利。與中國大陸飯店業者的合作,顛覆了資金籌措、通路革命、獲利機制等畢其功於一役的大戰略,完全難以想像是出自一個隱身彰濱的傳統加工製造業者之作。經營者私下告知,一年內回本的經營模式,吸引了大排長龍的訂單引頸企盼,台灣人的厲害,真的只有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難以置信。創新,是這些成功橋段背後的秘訣,無論是產品設計、製程優化(姑且稱之為邁向工業4.0的傳產實踐)、營運模式或任何有關生產力與競爭力提升之作,均在探索符合本身資源條件與突破限制條件中得以實踐與修正。在品牌到平台的找路過程中,蹊徑走著、走著就被踏出一條康莊大道,在這個規劃與實踐雙循環同步提升的時代中,實踐是最好的規劃。找路、搭台、跨領域成為這個時代的前進動力,時代贏家屬於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