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紡織股股王儒鴻從一家小公司變成杜邦彈性纖維最重視的客戶之一,主要關鍵是儒鴻能夠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開發不同特性彈性布料,而儒鴻的創新之處,不僅在於能夠自己開發布料、染整,還能做成衣,並有設計中心能夠提供成衣品牌、通路等不同客戶們各自不同的設計。
儒鴻特殊的一條龍策略,讓他們成為全球紡織產業中,少數擁有主導權、可以跟運動品牌客戶平起平坐的業者。
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說,他高中畢業後去布料染整廠上班,摸出對紡織的熱誠,而這一股傻勁與魄力協助突破困難。儒鴻從1980年才開始做彈性針織布,當時台灣連設備都沒有,只能土法煉鋼自己改,織出來的布良率低,一批布有一半不能用被客戶退貨,花了不少時間克服彈性布與染整過程中的摺痕、上色不均等問題,才把良率提高到9成以上,之後因為股東裏頭有具備染整技術的人,因緣際會將染整廠繽龍整併後,儒鴻從織布、染整串起來,再收編關係企業成衣廠儒傑,儒鴻至此成為少數能夠提供一條龍服務的紡織成衣廠。
洪鎮海說,儒鴻從無到有、到與客戶建立交易平台,除了能夠即時解決客戶問題,儒鴻面對客戶也擁有主導權、發言權。
儒鴻選客戶的眼光也很獨到,洪鎮海說,大客戶之一的加拿大品牌Lululemon,從一年只有13萬美元的訂單開始合作,現在已經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高價瑜伽服品牌,雖然幾年前Lululemon曾因一條要價近百美元的瑜伽褲卻會讓使用者「走光」的事件而回收,不過雙方合作不變,洪鎮海也把這事件視為轉機,正因為這件事,儒鴻開發出雙層織法的新布料,與客戶一起克服難關。
不過,產業變化快必須隨時培養新客戶,現在儒鴻有90個客戶,也不希望任何一個客戶營業額貢獻度超過1成。
現在台灣已是彈性針織布、產製運動服的大國,董事長洪鎮海仍擔心,台灣紡織業這麼多年都在做量化的產品、跟別人比價錢,只能靠織布時的不同織紋做差異化,路愈走愈窄,反觀日本業者不僅不做成衣、連布都做得少,卻把原料、品牌與通路牢牢掌握,外面競爭對手沒有的原料,則留給日本國內品牌使用,是日本紡織工業擁有執牛耳地位的原因。
洪鎮海說,做原料很辛苦,比做織紋設計辛苦很多,但是「化纖可以玩的東西還很多」,儒鴻現在正在開發獨有的聚脂纖維、尼龍,夏天的運動服可以薄又不會薄到走光,運動服在冬天穿上的瞬間會暖和而不會冷冰冰、在夏天穿久後不僅不悶還保有點涼感,甚至在一面穿著合身運動服的同時一面保溼、美白,這些有市場賣點的原料,都是自己開發才能享有的優勢。
而這其實也不是儒鴻第一次將觸角伸往上游,為了更了解染劑的特性、價格與合理使用劑量,儒鴻連染整過程用的藥劑也不放過,20年前一開始只是請工研院檢測,後來索性共同開發染劑,化纖原料也是與工研院共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