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塑集團王文淵總裁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台灣當前環評制度問題在於主管單位及專家,環團是否能讓數字說話、管理,就事論事,依法確實執行心有戚戚焉。
確實目前台灣在民粹當道下,社會是非不明,人民看到煙囪冒煙,就認為排放汙染物,而不去了解所排放的是否為水蒸氣;看到空氣品質不好,就聯想到工廠汙染所致;居民得癌症就怪罪附近石化廠,然後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再經名嘴推波助瀾、學者的附和,導致主管機關不敢吭聲。明知數據有誤,證據不足,仍然任憑事件發展,以致外資卻步、企業外移,無怪乎王總裁有此感嘆。
在此也提幾項外界誤傳與實際數字及證據不符例子,以應證:
一、石化廠是空氣汙染、細懸浮微粒pm2.5的主要汙染源,但數字及證據顯示並非如此。
依環保署資料顯示,台灣各類汙染源細懸浮微粒pm2.5排放量,交通汙染及汽機車排放量36%佔第一位,中國大陸汙染傳入27%佔第二位;工業汙染25%中,營建業礦場5.3%%,銅鐵3.3%,電力2.9%,化學材料製造業2.0%,事實上化學工業僅佔pm2.5的2.0%,但外界卻無限上綱的認為石化業是pm2.5污染的主因。
二、癌症發生歸罪於鄰近工業區的汙染,特別是雲林縣與台西、麥寮鄉,皆把居民罹癌歸咎於六輕石化廠,但依衛福部的統計資料,並非如此;而且雲林民眾的平均壽命自六輕設廠後增加的比例也比台北和高雄高出許多。
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105年公布的六輕營運前後各級行政區癌症每10萬人發生率增減比較(左表):
由此可知,雲林縣罹癌增加率已由85-93年的第4名降到94-101年的20名;台西鄉由同期的第1名降到22名;麥寮鄉由同期的第7名降到21名。值得一提的94-101年增加率第1第2名桃園市及新北市,境內並無大型石化廠。
另外,雲林居民實際的平均壽命,並未因六輕設廠而降低,反而在設廠後平均壽命增加得比台北或高雄快(下表)。
三、生煤及石油焦是空氣污染源,要禁用並以天然氣代替,惟現階段並不可行。
依國際能源總署網站2013年數據,台灣燃煤發電比例高達41%。再加上核電19%合計60%,與美國、日本、德國相當。而發電成本以103年台電為例,燃煤成本1.515元、燃氣4.076元、燃油6.575元、再生能源3.957元。如今廢核已為政府既定政策,如果再禁止使用燃煤,不但成本大幅增加,將轉嫁全民負擔,而缺電的後果將影響整個產業及經濟的發展,而若將台灣全部燃煤機組改成燃氣機組,需要20座16萬公秉儲槽造價1290.6億元、安全存量約六天,且天然氣須採低溫之液體運輸及儲存(攝氏零下162度),而且儲槽設置地點皆須嚴格選址。由選址、環評到施工興建完成需8-10年時間,且環保團體及地方民眾的抗爭,更增加其難度。事實上,燃煤發電機組若採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BACT)及硫化物減排技術,可與燃氣機組達到相同效果。
四、濁水溪集集攔河堰是為六輕而設置,並與農民及百姓爭水,惟事實並非如此。
台灣一年總水量為962.2億噸,總用水量178.8億噸,其中生活用水34.3億噸佔19.2%,農業用稅128.2億噸,佔71.7%,貢獻產值佔GDP1.8%,工業用水16.3億噸佔9.1%,產值29.6%。而濁水溪集集攔河堰本為農業用水而蓋,後因六輕建廠才納入,攔河堰一年可供用水量18.9億噸。
其中北岸聯絡渠道,彰化地區灌溉用水7.7億噸佔40.7%,南岸聯絡渠道雲林地區農業用水9.8億噸佔51%,公共給水0.4億噸,工業用水1億噸佔5.4%,所以集集攔河堰供給農業用水92.5%,遠超過全國農業用水平均值,而工業用水5.4%亦低於全國平均值,所以說集集攔河堰工業區與農民爭水,甚至與百姓爭水是子虛烏有。
按數字會說話,證據會說話,如果民眾不相信正確數據判斷事實,就會導致認知錯誤,民團或學者、名嘴如認知錯誤,就會誤導民眾及誤導政策。而制定政策及執行政策者,如不依正確數據依法行政,更將誤國誤民,爾今爾後,掌握正確數據的政府機關,應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除定期公布統計數字外,對於各種不實的傳言或論點,要即時澄清,公布正確數據,以導正不實言論及歪風,促進經濟的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