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找回對話的空間

Foto

住家附近有一個小公園,四周種滿各式不同的樹木,除了常見的榕樹、樟樹,還有烏臼、菩提、落羽松、掌葉蘋婆、桃花心木、肯氏南洋杉……高大的樹型,形成寬闊的遮蔭空間,每到清晨、傍晚都可看到扶老攜幼的人群不斷湧入。

 尤其是,清晨六、七點,最是熱鬧,有的來回慢跑、有的做健康操、有的則在健身器材上做伸展操,公園旁有長椅,做完運動的人,可以坐下來談天說地,從社會上發生的政經大事,到家裡的小貓小狗翻滾嬉戲,任何事都可以聊得開。

 漸漸的,有人將自家種的蔬果、南部親戚寄上來吃不完的魚蝦、牡蠣、文蛤,也拿出來販售,婆婆媽媽運動完,還可順便買菜,而且保證新鮮現採,人與人之間,除了買賣,更分享了公道、厚道與人情味。

 在公園的另一頭,是一大片的重劃區,目前建商尚未推案,規劃成一塊一塊的停車場,因道路未開放,這裡變成另一個運動場地,清晨、傍晚也有大批的人群,在這裡運動聊天,有時候,還可遇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老朋友,成為另一種驚喜。

 記得小時候,每到傍晚,大人忙完農事、吃完晚餐,一家人就會搬出長條椅,在曬穀場上吹吹風、聊聊天,生活雖簡單,卻也安然自得。但隨著社會發展,阡陌良田變建地,一棟棟高樓林立,人與人的距離,反而變得愈來愈遠了。

 日前,經過建成圓環,看見1940年代的防空蓄水池原貌重現,圓環廣場並結合都市景觀與歷史脈絡,有地景、有噴泉,還有歷史變遷軌跡圖,這裡已不再是「孤島」,大家共同的情感及記憶,正一點一滴地找回來,新的情感交流,也正在醞釀發酵。

 其實,社會上任何議題,不是只有「立場」與「對立」,也不是只有上街頭才能表達意見,大家不妨坐下來,一邊吹著涼風,一邊進行理性對話,也許,你會發現,和你意見不同的人,原來他們的想法,並非完全沒道理,也並非全然不可接受。

 若能多一點綠地廣場,多一點對話空間,這個社會,應會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