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打造五品 重塑台灣製造競爭優勢

Foto

最近,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先生在一場「自有品牌南進策略」對話中表示,建立自有品牌進軍國際市場,是台灣廠商能否在此波產業快速變化中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同時認為,因台灣產品長期在東協國家華人市場上已建立頗為良好的形象,故必須打造自有品牌採取南進取得成果之後,先取歐洲市場、再攻美國市場;甚至建議,政府需要重新配置資源,透過民間企業籌組「虛擬夢幻國家團隊」,積極參與國際市場賽局。

 在此同時,依據2017年德國調查機構Statista與Dalia Research針對全球52個國家消費者進行調查結果,在國際市場上消費者提及德國製造則是稱許,其產品符合品質、安全高端的要求;日本製造則是肯定,其產品具有技術、功能細緻的水準;英國製造則是彰顯,其產品隱藏高雅傳統的格調;瑞士製造則是認為,其產品代表身分地位的象徵;義大利製造則是顯示,其產品散發設計前衛的風味;加拿大製造則是指出,其產品存在永續發展的形象等特色。

 相對台灣製造方面,在該份調查報告中則是認為,其產品「特色」不足、「品質」較差;甚至更進一步指出,台灣製造在國際市場上整體定位不明、知名程度也是不高,除新興國家正面肯定略高外,先進國家正面肯定不及二成。亦即說明,台灣製造「特色」難以呈現,其「品質」仍停留在自我感覺良好,頗為令人感到沮喪。雖任何調查均有可能存在盲點,但不可否認,台灣製造在國際市場上評價欠佳,已成為我們無法忽略的事實。亦即前揭建立自有國際品牌論述,早已老生常談,不但是重塑台灣製造競爭優勢的關鍵,而且為政府責無旁貸之工作。事實而言,長期以來台灣廠商在政府政策扶植與租稅優惠誘因引導下,憑藉低廉生產成本條件,配合國際企業全球分工體系運作模式,成為其產品代工或零組配件加工供應廠商,創造利潤,甚至以物美價廉的競爭優勢,引以為豪。

 然而,曾幾何時,這些對台灣經濟成長或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的代工加工製造廠商,從1990年代起隨著國內生產成本不斷上揚,部分廠商為求生存採取相互競價短利策略,忽略製造升級打造自有品牌思維。此外,加上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新興國家以更加競爭優勢的生產條件崛起,導致國內廠商逐漸喪失國際市場版圖,甚至被迫移轉新興國家重操舊業。

 從上述中很顯然地可以發現,近年以來台灣推動製造升級陷入停滯現象,在缺乏自有國際品牌條件下,使得廠商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逐漸呈現劣勢。也就是說,在全球化競爭與區域化整合,以及國際經濟景氣渾沌、全球產業鏈結重組的現今,長期以來台灣採取代工加工製造發展模式,已達到必須重新調整策略之地步。尤其未來台灣製造在外在環境上,將迎接前所未有的機會及面對更艱鉅之挑戰;其中前者係指,如何連結中國大陸進行國際市場佈局,至於後者則是,如何提高競爭優勢擺脫新興國家蠶食。

 在此一發展趨勢下,筆者認為,未來若要重塑台灣製造競爭優勢,則需從產品「品質」、「品技」、「品格」、「品風」、「品德」等「五品」的角度切入,藉以打造台灣製造「特色」,進而建立自有國際品牌。亦即國內廠商在產品製造上,必須從過去接受國際企業低價代工加工取得微利的模式,轉型為未來創造自有國際品牌提高附加價值之思維,尤其重視,包括:「產品質感」、「產品技術」、「產品格調」、「產品風味」、「產品道德」等五項元素,始能透過自有品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坦然言之,面對已日益嚴苛的經營環境挑戰之下,台灣廠商朝向從事國際品牌投資,已成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可避免之選擇。不過,更加重要的是,為讓所建立的自有品牌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歷久彌新,必須具有不斷創新思維,促使自有品牌向前邁進,否則非常容易在浩瀚品牌中迷失方向,最後反而無法守成已建立的自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