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談《崇禎五十宰相傳》

Foto

明代自胡惟庸以來已無宰相,但史家對於入閣辦事者仍以相國稱之,其前期、中期入閣的輔臣不多,首輔寥寥無幾,至後期人事更迭,而至崇禎,短短17年裡竟任命了50位輔臣,史家以《崇禎五十宰相傳》記錄其治國用人的荒唐舉措。

 崇禎是末代國君,雖有中興之志,但求治太急,內閣動盪,短短17年所任命的首輔高達18人,若加計重新啟用者則逾20人,總計入閣的輔臣更高達50人,因此史家以廣義的宰相名之曰50宰相。

 我國自2000年迄今也剛好也17年,內閣任命之頻繁與崇禎一朝不相上下,17年間任命了14位閣揆,150位部會首長。內閣改組之頻繁為歷年之最。

 我無意以崇禎比喻今日之台灣,只是見此古籍,敘述崇禎內閣人事更迭以致亡國,思及今日我們內閣動盪,兩者何其相似,足為當權者警戒。

 史家在此書裡說:「明思宗求治太急,輕於用人,始則失之不明,繼且失之不慎,破格而終。」又說:「竊嘆諸臣,類皆一時大有為之才,視庸流萬輩,相去甚遠。而旋登政地,不免持祿固寵,無能為主上畫一籌,以至人事盡棄,天意莫挽,或及身而隳,或旋踵而敗,功名喪失,家國淪亡,豈不惜哉。」

 這一席話對我們而言,有如暮鼓晨鐘,17年來我們的內閣雖不如昔日老練,然其間仍不乏有為之才,可惜的是,這些有為之才置於這個年年改組的內閣,又有何用?縱有孔明能提隆中對,有辛棄疾能寫平戎策,在來去匆匆的內閣裡,只怕也要壯志未酬、不如歸去了。

 看看台灣上班族實質薪倒退17年,中小企業僱主收入下滑,經濟表現從四小龍第一落至最末,孰令致之?不就是17年來內閣改組如同兒戲造成的嗎?

 歷史學者保羅甘迺迪曾說,不同年代不同國家所犯的錯誤,經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看看崇禎,想想我們,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願當局以此為戒,痛加反省,則台灣猶有振衰起蔽的機會,否則待走入歷史覆轍,恐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