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有關過去的紀錄,「創客」則有關未來的開創,這兩個概念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卻在日前率團去德國的參訪行程中激盪出新的火花。此行AI智慧生產德國考察團,在主辦單位的精心安排下,走訪了三個博物館(位於慕尼黑的國際設計與BMW博物館,與位於Furtwangen的德國鐘錶博物館),各具風情的博物館在歐洲紀錄了一代又一代的智慧,印證了邱吉爾的名言「不了解歷史的人將注定重蹈覆轍」。當台灣業者當前將重心都放在新工業革命的二化(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相信二化融合的製造效能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面臨與自造運動融合的壓力,有效整合才能帶動新工業革命登上另一個高峰。
台灣長久以來難脫代工的宿命,固然世界級代工業者(如台積電與鴻海)的投報率不見得失色,但新工業革命為領先族群提供的舞台是一個延展的可能,那個可能恐怕也是舊型態經營思維需要嚴肅以對的。工業3.0時代的離岸生產(Offshoring)標記了集中化、大規模的代工型產銷模式,但近來這個結構出現了鬆動的跡象,在DFKI的簡報中,由研究智慧製造的中心主任口中聽到了Reshoring的典範轉移,由此印證近期文獻推論工業4.0時代演繹中的在岸生產(Onshoring)。
典範轉移代表廠商價值活動的解構與重構,轉變絕非工廠自動化或智慧製造所能涵蓋,由工業互聯網所串接起來的全球化產銷一體,將徹底改變產業過去六十年來的結構與規律。歷史的巨輪在傳承過往與開創未來的拉扯中,不斷迎向新局,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器物、文字與影像記錄都成為珍貴的文物,唐太宗在魏徵死後的感慨:「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善哉斯言,可惜人不斷在遺忘歷史中重蹈覆轍,尤其在喜新厭舊的消費主義中,歷史文物所散發出來的生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博物館裡,四顧環繞的都是相較當前技術與設計落後許多的過往遺跡,但這些工業成果在當年一如當下的AI一般,曾引領風潮、吸睛亦吸金。在國際設計博物館裡看到了創作於19世紀中葉、經典的Thonet椅、在BMW博物館裡看到貓王曾擁有的507 Roadster、在鐘錶博物館見識了令人歎為觀止的鐘錶工藝,在被創作的那個時間點,每一件能留存在記憶或納入博物館收藏的masterpiece都對當代深具啟發作用。每一件造物歷程都有開發一個新市場或啟動一個新時代的潛力,這項潛力在Steve Jobs身上堪稱攀登上了高峰。並非每項蘋果推出的產品都改變世界,但就算有一項重大改變的產品(或服務)也名留青史了,Steve Jobs無疑是引領二十世紀文明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人!
受到矽谷車庫精神與新創活動的牽引,人類大步邁開了進入資訊社會的步伐;而自造者運動(The Maker Movement)隨著2005年MAKE雜誌的發行,Dale Dougherty和他的團隊結合互聯網時代開啟了一波波的造物契機,也鼓舞許多的年輕人藉「自造」開創自己的前途。
對比於在國際技能競賽中逐年下滑的獎牌數目敲響了台灣技職教育系統的警鐘,台灣技職教育的崩解早已引發改革聲浪,政府、學校、文化與家長成為環環相扣的難解障礙。而這幾年風起雲湧的創新創業風潮,似乎希望能導正當前產業人才的訓練模式,但一個從小到大都在考試制度中尋找正確答案與生存之道的孩子,如何能在短暫的創業教育中解放思想或改變行為?各類競賽為莘莘學子鋪陳了似乎客觀的學習評量,卻又為他們增加了財務或學習的負擔。
在升學壓力中被剝奪了接觸工藝、音樂與美術的孩子們,在升學制度中存活後突然發覺自己生命中有另一片創新創業的處女地有待開發,宛若工業生產的專業化將工作流程切割得不帶血色,要重新注入生命的活力並非不可能,但這個修正的難度正如同工業3.0的專業、分科過渡到工業4.0融會貫通的跨領域,競爭的步伐不曾停歇,哪個經濟體能在新時代中以優勢教育(或訓練)系統,培育出未來等待的人才,將在下一輪的產經發展中勝出。而在德國博物館的領悟是,創客引領每個時代的自造運動,也正是一波波轉型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