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在臺灣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七,每年奪走超過6000條人命。
假如你有痰變多,特別是早上起床時會咳痰,
爬樓梯或走上坡路時會喘的情況,當心「肺阻塞」已讓肺功能剩下不到一半。
快遠離菸害與空污危險因子,積極治療,
才能避免肺功能持續惡化而需仰賴呼吸器生存!
65歲的黃伯伯幾個月前感冒,流鼻涕、發燒的症狀早已痊癒,唯獨不時咳嗽,以為是感冒後遺症不以為意,最近卻發現越嗽越嚴重,而且有痰,痰原來是白色,後來變綠色。在外地工作的女兒擔心爸爸情況惡化,叮囑要到大醫院看診。看診後,女兒問爸爸:「醫師怎麼說?」黃伯伯支唔半天答不出來,「好像是肺塞住了!」女兒聽了霧煞煞。
原來黃伯伯罹患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簡稱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由於支氣管纖維化狹窄,造成呼氣時氣流受阻,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死因,臺灣患者逾百萬人,每年奪走超過六千條人命,是十大死因排名第七,而且每年健保支出達13億元,是沉重負擔。
之前由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名冗長、繞口又難記,即使醫護人員花了很多時間解釋,病人仍然記不住、講不清,影響早期防治效果。2016年11月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前夕,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委員會舉辦徵名活動,正式將COPD更名為簡易好記的國語「肺阻塞」、台語「肺塞病(ㄏ一ˋㄊㄚ ㄅㄟㄣ)」,讓患者一聽就懂,也好記,讓民眾願意了解它及重視它對健康的影響。唯有及早戒菸,及遠離粉塵、空污危險因子,才能避免肺功能持續惡化,以免最後需仰賴呼吸器生存。
臺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憲林表示,肺阻塞是呼吸道長期發炎造成的不可逆疾病,原因是吸菸、空氣污染、呼吸道過敏或長期感染造成慢性發炎。肺部的主要功能是氣體交換,氧氣經由呼吸道進入肺泡微血管,由此進入血液循環,供應全身產生能量;身體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會經由肺泡、經過呼吸道排出體外,以維持身體正常運作。長期反覆發炎,會導致呼吸道及肺泡缺損,其一症狀是呼吸道的痰變多,特別是早上起床時會咳痰;其二是呼吸道逐漸變窄,導致氣體進出困難,體力變差,在運動或感染時,這種情況會特別明顯;其三是肺泡壁破損,氣體交換能力下降,這些症狀都是肺阻塞臨床表現。……完整內容,請繼續閱讀《大家健康雜誌》360期
本文諮詢吳憲林(臺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彭殿王(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
*推薦閱讀:
*本文出自《大家健康雜誌》106年6月號,更多精彩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