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由於勞基法相關修改,引發不少勞資抗議甚至抗爭。有的老闆抱怨人力成本因此上升,不少勞工則抱怨收入減少。政府修法本意在於增進勞工福利,但在市場機制運作下,反而造成許多勞工隨著工時降低總收入減少。
然而,筆者也在社會角落發現,還是有企業主能夠接納政府修法的精神。像某位青年旅館經營者很豁達地提到,一例一休會降低員工的工時,雖然員工的總收入看似減少,但是他們透過其他獎勵方式來彌補員工的收入。重點是勞資一起努力,擴大公司的營收,隨著公司成長,自然就不是問題。
換言之,當老闆將員工視為成本,而不是資產時,自然會極力降低員工薪資,此時勞資關係是零和賽局。但是,如果老闆能夠將員工視為資產,視為一起共同打拼事業的夥伴,且員工能夠感受到老闆的誠心,並受到公平的對待,長久來說,公司經營績效自然會揚升,勞資雙方就能締造雙贏的局面。
勞資雙贏的兩種模式
這樣的雙贏結果,並非紙上談兵。美國矽谷到處都矗立著這樣的典範。在矽谷,新創公司林立。資本家(創投或私募基金)提供資本,公司派(技術和經營團隊)提供技術和經營專才,兩者皆有股份。公司內就算最資淺的員工,也會有技術股。在矽谷大家都知道,透過股份的持有,公司的成功將會被勞資雙方所共享。
而在日本,則有另一種經營模式。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抱著為員工和社會貢獻的精神,努力打拼,以誠待人,有任何經營成果皆不吝和員工分享,也透過再投資的方式提升技術和服務以回饋客戶。員工感恩戴德,工作動機大幅提升,也因此稻盛和夫所創立的兩家公司(京瓷和第二電電)得以從零茁壯成長,名列財星前五百大公司。
無論是美國矽谷的勞資共享、共創成功的模式,或者是日本以德服人的經營模式,都展現了勞資關係並不必然是零和關係。如果經營得當,勞資可以變成雙贏局面。
台灣現況和展望
過去不少台灣企業主為了短期利潤壓低勞工薪資,造成勞動意願低落,創新能量無以為繼。這樣的短視近利造成勞工才能難以發揮,長期來說,企業競爭力難以提升,經營自然陷入惡性循環(經營利潤無法提升,就更加無法加薪)。
所幸,當不少企業主高談闊論政府不應干預勞力市場的市場機制時,台灣這個社會還是存在深具良知的企業家。他們能體認政府對勞工的善意,不去計較勞工成本的上升,而是透過勞資共創雙贏的方式經營企業。
筆者對勞工的建議是,除了跟政府爭取對勞工的保障之外,也千萬不要失志,不需要將所有的資方視為仇敵。因為市場中雖然有不少錙銖必較的老闆,但是還是存在良知高度開展的老闆。勞工找工作時,盡量找將員工視為資產、並能分享經營結果的老闆,而不要找把勞工視為成本的老闆。這樣不僅能夠保障自己的前途,也有益心理健康。
筆者對資方的建議是,可參考稻盛和夫勞資共享的經營理念,以激發出員工的潛力,共創雙贏。畢竟,當越來越多企業家能夠將員工當成家人,與之共享經營成果,人才自然會往這樣的企業走。如此一來,將員工視為成本的老闆將更難招募到優秀人才。當公平正義之風逐漸吹入企業場域時,像本文一開頭提到的青年創業家也會願來越多。十年、二十年下來,這樣新的經營方式不無可能會逐漸淘汰掉以舊思維經營、故步自封的企業主。故宜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