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Fed引領全球升息 台灣低利率成隱憂

Foto

利率、物價及匯率是總體經濟重要三劍客,三率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美聯準會(Fed)實施量化寬鬆政策(QE),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降至0%-0.25%,目的在提振投資、挹注市場的流動性,最終促進經濟成長。歐洲央行(ECB)及日本央行(JCB)也不約而同實施QE、中國大陸人行則採多次的降息、降準的貨幣政策,台灣央行亦降息以對。隨著QE奏效、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就業改善,但物價也隨之上漲。Fed宣布QE於2014年10月底退場,並於隔年底啟動升息一碼(0.25%),這也是美國近十年來第一次升息,正式宣告零利率時代結束。2016年底升息一碼、2017年升息三次,基準利率目標區已升至1.25%-1.5%之間,市場預期2018年可能還會升息二至三次;除了升息,Fed更啟動縮表,這些舉措也意謂緊縮貨幣政策山雨欲來。

 許多國家已跟著Fed腳步升息,如南韓趕在Fed宣布升息前,即於2017年11月底升息1碼,也是近六年來首度升息;而大陸人行則在Fed之後,將7天和28天的商業銀行貼現率分別提高了5個基點至2.5%和2.8%。香港金融管理局則於12月14日宣布將利率上調了25個基點至1.75%;然而,我國央行則暗兵不動。筆者以為,台灣雖處「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的「金髮經濟, Goldilocks Economy」,著實存在不少隱憂,值得審視。

 其一,低利率仍無法提振投資、帶動消費:

 理論上,投資是利率的函數,利率愈低,投資則會增加;但觀察這幾年,台灣無論公營投資、政府投資、民間投資的增長均無以為繼;外資對台灣的直接投資,近3年每季都低於10億美元。民間消費近年來雖有成長,惟力道仍偏弱。而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少子化及人口結構老化問題嚴重、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兩岸關係生變,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銳減,難以維繫消費動能。而台灣實質薪資倒退18年,加上高房價以及年金改革讓民眾可支配所得難以成長,消費更顯保守。另一方面,央行的資料亦顯示,2017Q3本國銀行存款加權平均利率仍續跌至0.56%,再創歷史新低;特別是,本國銀行存款餘額在10月底達31兆8千多萬台幣,也再創新高;意謂低利率並不影響台灣民眾存錢的習慣。足見,低利率環境下,投資及消費並無法提振,經濟亦難有所增長。

 其二,低利率造成資金長期淨外流:

 持平而言,造成資金外流因素不一而足,但低利率造成的國際間利差難辭其咎。據央行於2017Q2的國際收支統計,金融帳淨流出145.8億美元,連續28季淨流出,續創史上最長淨流出紀錄;合計28季累計淨流出3,175.5億美元(約台幣9.67兆元,可建造21條台灣高鐵,或166棟台北101大樓)。金融帳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雖央行屢次強調,「經常帳順差國家,金融帳淨資產增加或淨流出是普遍的現象」,但長期持續淨外流是好事嗎?

 其三,長期低利率助長房地產價格上漲:

 君不見,北市及新北市房價在30年來分別漲了10.94倍及8.52倍;近17年則分別漲了122%及152%;又2016年,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平均房價除以平均年所得)已到9.35倍。其中,台北市高達15.47倍、而新北市為12.7倍,低利率房貸難道不是幫凶?

 或許央行認為近幾年的通膨率都遠低於2%,未達升息目標;但通縮豈非低利率而緊縮消費所致?鑑於國內消費及投資不振、利率已掉入流動性陷阱、資金外流嚴重、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復以全球緊縮政策勢在必行,台灣低利率能否維繫,應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