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華民國股權投資協會、台灣金融研訓院、台灣產經建研會、中經院、台經院等民間協會、智庫邀請銀行業、保險業、創投業等金融機構倡議,以「民間前瞻投資聯盟」之名義,透過「2018投資台灣高峰論壇」開幕場合共同成立投資聯盟作為平台;同時,將2018年定位為「投資元年」。依據投資聯盟初步規畫,除實際投資在地重要產業領域外,配合政府政策所推動的「前瞻」相關計畫作為首要投資標的,希望藉此促進民間資金積極參與,俾為台灣經濟添加新柴火及投資產生新動能。
我們非常肯定民間單位為活絡民間投資、挽救台灣經濟,特別籌組投資聯盟的努力,但背後似乎反映國內投資表現不佳,導致經濟成長低迷。此一警訊,卻又是我們無法忽略的事實。依據政府相關資料統計指出,近年以來,除國內民間企業在台投資陷入停滯外,「僑、外資」及「陸資」來台投資也是呈現觀望,顯示國內、外企業對投資台灣的前景頗為缺乏信心。
不可否認,行政院賴清德院長上任之後,除親自主持「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處理工商企業所訴求的「五缺」問題外,同時以積極的態度針對現行不合時宜、窒礙難行的投資相關法規進行鬆綁,希望有效改善投資環境,藉以提高企業投資意願,進而促進台灣經濟持續成長。不過,去年國內民間企業在台投資金額相對前年卻僅成長0.09%,僑外企業來台投資金額更是大幅減少42.25%,此與政府不斷重申「促投資、拚經濟」口號對照,格外諷刺。
一般而言,我們在觀察民間企業投資是否成長時,其評估關鍵指標在於,資金存量的多寡及投資環境之良莠。然而,依據金管會銀行局所公布的資料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1月為止,國內銀行體系存款總額累計共有41.61兆元,相對放款總額累計卻僅27.71兆元,其過剩資金高達13.90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由此說明,近年台灣經濟成長持續低迷癥結,其實並非資金存量「少」,而是民間企業投資意願「低」。
在此同時,回顧台灣在孤懸海隅頗困頓的年代下,雖天然資源極為匱乏,但政府為能促進經濟成長,不斷提出投資獎勵措施鼓勵,同時民間企業無論如何辛苦,也是願意借錢投資發展事業。對照目前狀況,我們卻有接近14兆元過剩資金閒置,既無法創造新興事業,又難以增加就業機會,更加不易改善低薪,甚至妄想奢求提高國民所得。尤其面對新安逸環境的暈染、小確幸魔咒之發酵,以及日復一日的政治算計、永無休止之朝野紛爭,難道這些糾葛是台灣民主發展的宿命,抑或是民間企業投資之障礙?
換句話說,國內民間企業投資成長呈現停滯現象,並非資金存量不足,而是投資環境欠佳。探究其癥結,除國內工商企業所訴求的投資環境「五缺」問題造成投資意願低落外,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在鎖國心態與狹隘思維作祟下,政策規畫以民粹本位主導及政黨利益優先為考量,缺乏理性相互辯論及包容廣泛對話。此外,社會瀰漫反商情結,引發「勞資關係僵持」、「職業類別對立」、「世代族群仇恨」,導致民間企業投資無所適從。這些政治因素長期糾葛,逐漸瓦解台灣社會安定,造成民間企業對國家的發展前景感到憂慮,進而對政府的執政能力失去「信心」。
雖過去一年台灣出口表現不凡,股市量值迭創新高,但這種屬於假性繁榮不易持續,難以提高民間企業實質投資成長。亦即近年以來,台灣經濟能夠勉強「保二」成長,並非政府政策積極有為協助之功,而是承蒙全球景氣逐漸復甦帶動之故。再者,其成長幅度,不但少於全球平均成長率,而且低於亞太周邊國家平均成長率,甚至不如先進國家水準,毫無亮麗表現可言。
畢竟,民間企業投資活絡是促進台灣經濟活動的氧氣,尤其僑、外資來台投資,是帶動台灣產業轉型不可或缺之泉源。因此,我們希望政府能夠認清,近年以來造成國內投資成長呈現停滯的真正根源是在於「信心」不足,與其透過民間籌組投資聯盟,不如厚植企業信心,讓企業提高意願投資自己的未來。唯有如此,始能有效解決國內投資持續低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