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崇越電通董事長潘振成》幸福企業是「創造共同奮鬥的感動」!

Foto

被櫃檯買賣中心評為最照顧員工「幸福企業」第三名的崇越電通,同時也是一家年度每股盈餘常在4~5元以上的賺錢公司。之所以能夠維持獲利、幸福感兩者之間的平衡,董事長潘振成認為,創造出內部良性循環的機制,在追求獲利的同時,同時兼顧人性化的一面。而且,不是只有獎金跟精神上的支持,還有一套實際的行動方案。

崇越電通是電子材料的通路商,主要代理日系大廠信越化學的「矽利光(silicone)」材料,再供應給下游客戶,例如:電子、汽車、紡織等廠商;屬於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媒合者,也是高階矽材料的「問題解決者」。

「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像是為了讓手機面板好「滑」,需在面板的玻璃上先濺鍍一層矽;各種消費電子產品製造過程也須用到它;甚至膠帶表層光滑面也塗上了矽,都是利用矽防水的特質來製作。

創立於1981年的崇越電通,至今將近40年,現任董事長潘振成就是1988年進入公司打拚的業務人員。當時正逢產業開始外移到大陸,中國還是相當落後的地方,不只基礎設施貧乏,人身安全也常受到威脅。

從基層業務做起
身先士卒入險境

潘振成回憶30年前到中國擔任業務的往事,「那時中國治安很差,有很多『車匪路霸』,他們用樹木或車子擋在路中間,不讓你過,然後攔車搶劫;所以坐車都要先把護照、錢藏在腳墊下。印象最深的是看過巴士上的搶劫,前座的人被人用刀子捅、血流滿地!另外,東莞鄉下到處是泥巴路,一下雨凹凸不平的路就淹水,我還得下車幫司機推車,推完車,褲子都濺滿泥巴。甚至在天安門事件爆發的那年,沒人敢進大陸,那時海關的台商通道特別冷清,有種將入險境的冒險感。」

30年前,潘振成的父親對他說:「我們家不缺錢啊,何必冒生命危險去!」當時同事甚至說:「那裡治安很差,去那拓展業務,貨款肯定收不到。」身邊所有人都問他「你為什麼要去對岸?」而潘振成只是認定「既然客戶已在對岸設廠,如果缺原料,就無法生產製造。把客戶視為好友的他,對於客戶之託,決定使命必達。」於是就這樣,他一次又一次往大家眼中的險境裡鑽。

他住過一晚49元人民幣的旅館,與趕不走的老鼠一起睡覺,也常到鄉下的田中央去尋找客戶的蹤跡。有一次,他與上游供應商信越化學的代表——小林逸生先生一起拜訪客戶,發現廠房矗立在遠處的稻田中央。當他們坐機車穿越好長的田間小路抵達廠房時,卻發現小林先生不見了,回頭找才發現他半路竟被震下機車、摔在田裡。他開玩笑說:「後來小林逸生先生,就改名成田中先生了。」不過,就因為當時的冒險開拓,才讓日系材料得以突破歐、美大廠的獨大,也讓崇越電通得以成功拓展市占率。

要正視壓力的根源
企業有能力涵養正能量

潘振成一路從公司業務,做到主管職,現在能勝任專業經理人的職位,在經營管理上有一套自己的心法,因此受到大股東的認同。其實,他懂的不只是帶兵衝鋒,該怎麼排解、管理壓力,他也有完整的方法。

「做業務表面上看起來很自由,其實沒有假日可言,客戶需要你的時候,你就要出現,很多事必須順應客戶或供應商的安排,所以很多業務會犧牲家庭。我堅持打團體戰,假如家人需要我,我會與同事商量,請他們協助,譬如某三天婉拒應酬,全心參與家庭活動。大家互相支援,盡量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

當同仁感覺壓力很大時,他也推薦求助專業,利用心理治療來排憂解鬱。他觀察部屬中患有憂鬱症的,有幾個個性上的特質或原因。第一,不承認失敗的事實,例如:升官的不是我;第二,任務超過能力範圍;第三,不願努力改變現狀。

他深知一般人面對難解的事或失敗,多半難以平靜地接納,所以看不清壓力從何而來,也就難以解決。他曾陪伴有憂鬱症的親友看診,親眼目睹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及心理師,很快的同理憂鬱症患者的感受,幫他釐清問題,正向的引導當事人走出鑽牛角尖的情況。潘振成認為,看心理醫師在國外是很正常的,心理健康不只是政府的責任,企業可多為員工做一些。所以當同仁疑似有憂鬱症時,他會請人推薦醫師,請員工一定要去看診,尋求專業醫療或心理諮商的協助。

今年過年,他重看十幾年前買的書《偉大的失敗者》,書中提到戈巴契夫、路易十六、邱吉爾等曾經成功,後來卻因某些因素而失敗的名人。這些人的故事讓人看到「想成功一定要努力,但並非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現在成功,不代表永遠成功。」他說:「有了這種理解,才可能用平常心去接納失敗的可能性,進而找到失敗的原因」。

之前他曾重整一個業績慘澹的部門,當時這部門只剩一位員工,親身參與了解後,發現業績不佳是因員工不了解新產品、不會推銷,因此找日本供應商的技術人員來台指導,但員工得學好日文,才能溝通、學得更多。這也就解釋了,假如壓力大是因任務超過自身能力,就要持續進修,想辦法改變現狀,才能真正的紓解壓力。
熱愛慢跑、打高爾夫球的潘振成,深知養成運動習慣,才有充足體力在工作上衝刺,所以規定協理級以上的員工須參加公司內部的慢跑社、高爾夫球社或籃球社等運動社團。有時也會要求所有員工參加公益性質的馬拉松運動,增加員工的良性互動。他認為,透過群體運動的激勵,身心健康,工作上才有高產值。

起用優秀人才
企業就該敢給高薪

潘振成升任董事長的第一天,就對員工說:「我當董事長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成為幸福企業。」除了注重員工的心理健康,更務實的是要讓公司業務立於不敗之地,甚至蒸蒸日上。

首先,他重視股東、員工之間的權益平衡,而不是像多數家族企業一樣,把大部分利潤留給大股東。他說:「你覺得蘋果、台積電的薪水會是22K嗎?一家公司董事長好不好不重要,員工強不強才重要!如果我們起用優秀人才,給他高薪,那麼業績成長是『自然現象』。」

潘振成在公司治理上,堅持帶人要帶心。2008年遇到金融海嘯,業績掉到原來的6~7成,他自己和協理級以上員工減薪3成,至於更年輕的同仁多半有貸款需支付,則維持原薪。此舉令基層員工非常感動,大家一起衝業績,一個多月後業績逐漸有起色,後來年終獎金就把減薪幾個月的缺口補回來,讓員工生活不至於受到太大影響。他說:「這次的經驗刻骨銘心,其實如何和員工站在一起,對經理人來說也是重要的!」

重視人與人的關係
工作是交付「信任」的志業

看了潘振成的經營思維,你是不是也很羨慕這家公司的員工呢?他的理念如同他崇敬的日本信越化學會長――金川千尋一樣,這位經營之神的態度是「工作,就是在報答他人對自己的信任!」這種態度不是為了看到財富不斷增多,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強(因為這類理念在到達某種程度的成功之後,動力會逐漸減弱),其實,支持他們繼續奮鬥的動力是被信賴的感動!

潘振成40歲時曾因頸部、腰部開刀而在家休息復健1個月,當時行動不便,陷入沮喪,又看到921地震的災情,感受人生無常,萌生退休之意。但來探病的供應商、同事、部屬都說「你退休了,我們怎麼辦?」這樣的革命情感讓他理解到自己在職場裡的位置跟價值,這也是他一路走來支持的力量;對他來說,職涯的重點不是職位、職稱,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身為專業的經理人,除了打造員工、股東、廠商都感覺幸福的氛圍,他更重視企業永續經營的內涵。潘振成說:「希望讓共同奮鬥的感動,世代交替傳承下去。」……完整內容,請繼續閱讀《大家健康雜誌》379期

※ 推薦閱讀:
生酮飲食、低糖質飲食,如何依體質選擇減肥法?
綠拿鐵、防彈咖啡、非洲芒果茶,喝錯小心越減越肥!
※ 本文出自《大家健康雜誌》108年3月號,更多精彩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