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高醫微創脊椎手術整合照護團隊

Foto

77歲的宋先生,年輕時是長跑選手,退休後仍熱愛運動,卻在5年內連續摔跤7次,造成腰椎滑脫。一開始不以為意,但腰部神經受到壓迫後,有長達3年時間不良於行,還曾連續53天裝著尿管。

2015年,宋先生接受高醫「雷納生機械手臂」微創手術,隔天竟可下床踢手踢腳,令他欣喜若狂,直說「手術還我自由身」!

一般人若聽到機械手臂微創手術,不免想到「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Xi System)。

但其實,你可能不知道,還有另一款用於脊椎手術的新科技-雷納生機械手臂系統(Renaissance System)。

在全球,超過41個醫療中心使用該系統,並有3.5萬個植入物已經被成功放置。重要的是,可讓傷口大幅的縮小,讓患者減少皮肉之痛。甚至,截至為止沒有發生永久性的神經傷害。

國內第一部3D電腦導航定位 脊椎微創手術系統

2013年5月,高醫也購置了國內第一部3D電腦導航定位脊椎微創手術系統-雷納生機械手臂系統,這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3D導引機械手術系統之一。

談到脊椎手術,現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志隆,翻開了一些傳統手術病例照片,可看到患者背上多了幾條有如繩線般、不乏超過10公分以上的縫合傷口。

林志隆表示,「每當遇到患者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症,還是脊椎骨折等等。若使用傳統手術方法,患者身上勢必會留下深長的疤痕。」

但現在時空背景不一樣,不分科別,都在發展微創手術。因為傷口越小、組織所受傷害就越輕,患者所需的復原時間就能大幅縮短。同樣的,患者住院天數相對減少,因此「微創」更被各家醫院列為主要發展項目。

但是,林志隆仍指出,「要達到更小的傷口,這代表著醫師的視野會被侷限,像我時常在執行脊椎手術,如何從受限的視野,找出器械進入的角度,都是手術困難的點。」

重新定義脊椎手術--雷納生

雷納生,是由以色列手術機器人製造商Mazor Robotics所開發。

「雷納生(Renaissance)是義大利文,具有『重生』的涵義,義大利文藝復興(Rinascimento italiano)的原文。」林志隆熟悉地說道。

雷納生整套系統,有6個可活動關節及傾斜角度的機械手臂,再利用電腦斷層組相的功能,使3D影像系統規劃出手術前的藍圖,讓醫師更清楚手術執行方針。

他進一步以椎弓釘植入 (俗稱打釘子)手術說明,「椎弓釘植入的困難,在於植入位置緊鄰腰椎神經,若角度、深度稍有偏差都有可能傷害到神經,最嚴重者就是癱瘓。」

自引進雷納生以後,只要在術前先執行一次細切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醫師就能夠在術前進行3D的手術藍圖規劃。

「無論椎弓根的大小、角度都可以事先知道,避開可能發生偏移的位置;或者脊椎再手術中,避開先前斷裂的骨釘,又不會穿出椎弓根的路徑;甚至,還可將椎弓根釘的角度,對齊先前的連結桿。」林志隆拿著脊椎模型解釋。

相較之下,「傳統手術方式就像拿著地圖在開車,走在大馬路時都不會有問題,但走進鄉間小路時,就很容易走錯路。在X光透視下,手術就像拿著GPS導航,雖然它會提示接下來的方向,但仍有可能一不小心就開進河裡了。」

「現在使用雷納生系統則像開著無人駕駛車一般,只要一個按鈕它就會帶你到達目的地,駕駛在車上只要注意有沒有超速就好。」林志隆以生活的例子講解傳統、微創、雷納生手術三者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