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美中貿易大戰下的產業與人才競奪

Foto

美國川普總統才宣布600億美元對中國的貿易關稅制裁,中方也宣布定會還以顏色,世界兩大強權之間的貿易大戰已儼然開打下,美國的財政部長旋即釋出可再談的「善意」,兩強間的高手過招,不但讓人看得目不暇給,更給世界的貿易秩序蒙上巨大陰影;另在朝鮮領導人訪中的新變局下,在未來的3個月期間,中美雙方貿易戰究竟是開打或是不開打,將平添變數。

 自1994年美、加、墨三國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訂簽定後,大量的美國製造業移到生產要素低廉的墨西哥,開啟了美國製造業產業空洞化的大門,同時,也加大美國的貿易逆差。為此,美國自歐巴馬政府以來,就致力於對各國企業招商引資,以扭轉美國長期以來貿易及製造業發展上的劣勢。歐巴馬政府所採的手段是以Select USA 的活動為核心,對外溫和,對內積極地,責成美國各外館吸引駐在國之優質企業來美投資,此一工作列入美國各外館工作考評,因此美國各外館機關莫不積極為之,不敢鬆懈。川普與歐巴馬在做法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川普採更積極的政策,他直接要求各國政府讓利、投資,同時也要求各國政府自行採取貿易管制措施,以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強力地要求各國企業來美投資就能有效地扭轉美國在產業及外貿上的劣勢嗎?若以汽車產業為例,在1980年代初以來,美國要求日本汽車產業來美投資,它雖暫時穩住美國的汽車製造產業,但是在此一期間,全世界的汽車市場不斷擴大,世界的主要汽車產業製造商也同時在世界各地投資生產,攻城掠地,而在此期間,日本汽車產業對美國的投資,只會讓日本的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上更成功、更國際化,相對的,美國的主要汽車廠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及市占率仍然沒有起色,換言之,美國的汽車產業未能因日本汽車產業在美國的投資設廠而更壯大、更有競爭力,因此由上述汽車產業為例,這也可對照出川普政策長期下的侷限性。

 民主政府有4年一任的壓力,因此,若是這個政策在長期下未必有效,但至少,在下一次選舉能贏(騙)到選民的支持,就算過關,就算政績被肯定,因此國家產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或暫可放下不表。相對的沒有連任壓力的政府,就有時間上的縱深,可以「以靜制動」、「以逸待勞」,更可以在戰略上,以「堅壁持重以老其師,將不戰而自潰」矣。

 美中的貿易大戰是否開打,變數仍多,但可以確定的事,至少有四。

 其一,若要開打,美國會拉其他國家進場,一齊在國際貿易的戰略上圍堵中國,而中國在戰略上一定會加大「一帶一路」的力度作突圍,而此一來一往的結果,會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會進一步從側翼包超美元的國際地位。

 其二,外人投資美國的政策,或是美國企業「鮭魚返鄉」的政策,若沒有相關良好的投資與發展環境,或可有限度的維持美國某些特定產業的工作機會,但無助於美國在該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此一問題的長期隱憂仍在、美國貿易問題的長期陰影也仍在。

 其三,美中貿易大戰的結果,台商企業將會是最大的受害者,此外,現今兩岸貿易下,台灣對大陸的輸出,逾九成以上是中間財及資本財,勢將受池魚之殃,而也會直接衝擊台灣對大陸現正享有的巨幅貿易順差、及至台灣經濟。

 其四,中美貿易大戰與中共「惠台31項措施」並不相悖,此次的中美貿易大戰結果,只會讓中共更堅定其強國之夢,更強化其人才競奪的政策,因此,對台灣人才外移的壓力也會愈大。

 川普有強國政策、習近平也有強國政策,而其彼此碰撞下的國際貿易衝突,乃至中共收服北朝鮮後的國際政治新局,對台灣而言,都必將是場十分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