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門町新聞很熱鬧,故事就從西門町說起。
有天趕上班,我在某飯店前攔了輛排班計程車,從中華路直奔艋舺大道,短短十分鐘車程,與司機交談的主題有二:西門町觀光客的變化,以及UBER亂市。
我問:「最近西門町東南亞觀光客好多,對你們生意有幫助嗎?」
司機幽幽地答:「政府都說陸客不來沒差,有新南向觀光客可以補。我跟妳說,就是有差!東南亞客花錢比較計較,不像陸客那樣大方!」
我在心裡OS:「這就是同量不同質的概念嘛!」比起在冷氣房裡調整統計數字的大小官員,我更相信在第一線工作者的觀察所得。
司機接著帶點情緒地說:「而且東南亞客比較不守信用,例如有次明明約好凌晨四點到飯店接人,時間到了卻不見人影,後來問了飯店櫃台才知道,訂車的一家四口因為問到了更便宜的車子,就坐那車子去機場了,也不事先打電話取消,害我白跑一趟。跟我一起排班的很多司機也都遇到類似的情況。」
我好奇問:「陸客不會這樣?」
司機更激動地說:「至少我載過的陸客都很守信用,如果要臨時改變行程,也會事先通知。不像有些東南亞客會貪便宜,還有,妳知道有種破壞行情的東西叫UBER嗎?」
我點頭:「知道呀,但我從來不叫UBER,因為他們站在不同的基準點上與你們競爭,這太不公平了!」
司機有點感動地說:「真是謝謝妳呀!我們為了開計程車混口飯吃,要先付出多少代價,但UBER隨隨便便就進來亂,日子真的越來越難過了。那妳應該也知道最近紐約有計程車司機受不了UBER競爭,跑去自殺……」
司機話還沒說完,車就到公司了,雖然萍水相逢,我下車時腦海不免閃過念頭:「千萬不要有一天,他也跑去自殺……」
在科技發達的年代,「創新」無所不在。有些創新高舉分享經濟、進步社會的大旗吶喊,攫取世人目光並獲得巨資挹助,只要有人批評這些創新是破壞現有遊戲規則,就會被扣上「既得利益者故步自封」的帽子。
然而任何創新,不都該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如果原有問題未改善,反而製造更多問題,那就不是好創新,倘若還硬要以「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加諸他人,那甚至可說是「創新霸凌」了!
UBER就是個顯例,它應用在計程車稀少、運輸不便的地方,或許是個極好的創新,但引到台灣大都市來,就是個災難!試問,台灣的計程車還不夠多嗎?供需嚴重失衡的結果,大多數的司機必須超時工作才能換得像樣的報酬,如此弱勢的「既得利益者」難道不該被保護?
從寬鬆的定義來看,綠營冷對陸客,熱貼南向觀光客,也是一種「創新」,只是事實證明,這種創新並沒有解決台灣觀光「慘」業的生存問題,反而破壞了兩岸彼此觀感。事到如今,行政院長賴清德才來高呼:「非常歡迎中國大陸的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恐怕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