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川普貿易戰的大豆外交篇

Foto

於今年7月,川普總統極力拉攏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親身到訪;這場高峰會,是在容克接連走訪中國,並與日本簽訂日、歐自貿協議之後舉行。共同記者會上,川普宣稱歐盟將增加對美國農產品和液態瓦斯的採購;而歐盟主席則感性回應說,此行目的,就是要能達成雙邊經貿的友善安排。

 其間,川普進一步回應將不再對歐盟產品增加任何關稅;主客雙方再次擁抱,以臉頰輕貼,容克主席還作勢親吻川普總統。好個 SEALED WITH A KISS,化干戈為玉帛的大和解啊!

 其後的國會期中選舉助選,場上的川普重申歐盟對美國農民處境的關切;聯邦政府也將提撥120億美元的貿易救助款。有了歐盟的大豆外交和農業補助的順勢操作,美國的大豆價格順勢回溫;川普更自信滿滿,無論於中、美貿易戰的關稅率、含括項目,以及北美自貿協議的底線談判,川普政權的打擊力道瞬間加遽許多。

 至於全球半導體產業與消費電信市場,則不免遭受池魚之殃。就在貿易戰初起之際,蘋果企業總裁庫克即二次代表同業,到過白宮跟川普遊說;8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庫克與川普夫婦又在紐澤西州的川氏高爾夫球俱樂部,共進晚餐。

 第三次川普家宴的會談內容,至今了無報導,難能窺其堂奧;而前兩次的會面後,庫克總以為川普總統聽得進其建言,還跟媒體做出關稅豁免的談話。

 如今第二波的中、美關稅開徵,正式實施,項目自然不是庫克與半導體業者之所願;而川普不對歐盟開徵新關稅的承諾,也在日前正式破滅了。在西維吉尼亞洲的期中助選的場合,川普重申要對歐盟生產的汽車,加徵25%的關稅率。

 首先,分析美國大豆協會與農業部的資料,約有6成左右的大豆出口是輸往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進口的大豆來源,巴西第一名,擁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市占率。具體數據顯示,大陸在去年進口的大豆,為數達9,553萬公噸,美國產製的大豆則約佔大陸年均進口量的三分之一強;巴西和美國合計,占去近九成的市場,而第3名的阿根廷,約為7%。

 短期的糧食生產與需求,較無彈性,所以大陸少買美國大豆而導致的價格下跌,在一成五上下。主要反映大陸需求方因為有關稅負擔,延遲或是條件重議的立即下跌。畢竟,一艘滿載的大豆貨輪,得要負擔約600萬美元的到港關稅。同時,賣不動的美國大豆,若是想要於短期內轉賣其他地方,也只有降價才能吸引去化量。只是短期的銷量推廣,也很有限。

 其次,媒體報導,歐盟最近五星期的大豆進口,增加約3倍;歐盟擴大進口美國大豆,主要是美國大豆的出口價格,已經跌落。而讓歐盟繼續擴大採購的前提,其一、自然是汽車不加關稅;其二、是鋼、鋁關稅,必須取消。

 最後,關稅戰爭讓大陸內部的大豆價格與相關民生供應,可能增加一成;而美國農民與農企業,則要吸收另外一成五以上的損失。如今美國出口大豆的離岸價格,跌掉約一成五;即使今年是豐收年,主要生產國家的大豆行情,依然能維持在水準之上。

 有趣的是,歐盟在會談上所提供的農貿易監控,其使用的農貿易業內資料明顯誇張,宣稱EU27國的大豆進口量3千萬公噸;然而美國農業部的估算,則為2千1百萬公噸。最權威的歐盟海關統計,進口僅為1千7百萬公噸。

 長期而言,大陸將往其他地區尋求替代供應;而美國農民靠著聯邦政府的救助款,雖然可吸收大半損失,但緊急救助款,卻不是年年都有的提撥。因此,即使歐洲擴大採購,川普總統仍必須為農民減少輸出中國大陸的八百萬公噸,找到銷售的替代市場。

 更何況美國農企業所種植的,多半為基改黃豆,主供飼料與工業用途,進入歐盟的難度可以想見。即使其中一半的穀物,可以靠歐盟做吸納;另一半,則恐怕要靠台灣、越南和日本等主要農產進口國,能願意接受攤派做認購了。

 跟川普親吻的歐盟主席,懂得要投其所好;雙方高層,也都樂觀以對,然而超級推銷員,川普先生的任務艱鉅;展望未來美、歐的外交齟齬,勢將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