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藉助硬體優勢 「共創」系統整合

Foto

我是研華科技創辦人,研華科技成立迄今已有三十四年。最近三年,幾乎將所有時間精力,都投入物聯網經營。今天要講的聚焦於個詞:「共創」,也是我多年經營物聯網的心得。

物聯網產業正邁向第三波數位革命,這一波數位革命是全聯網革命,無所不在的聯線,帶動傳統產業轉型,特徵是:雲服務、大數據,和垂直領域的整合。台灣要如何抓住第三波物聯網的機會?我認為「共創」是最佳方式。

迎向數位第三波 結合平台產業和傳統產業

為什麼第三波數位革命台灣機會很大?首先,台灣在物聯網的平台產業居於領先地位,已有十五家物聯網平台公司上市。其次,台灣部分傳統產業,如醫院、工廠與零售等等有很好的發展。結合領先的平台產業和傳統產業共創,將是台灣未來再創產業發展的機會。

進軍第三波數位革命,援用過去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意,再引進創投投資的模式不易成功,因為第三波物聯網是B2B,需要大量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如要做醫院創新,沒有待過醫院體系是很困難的,需要有規模的Domain產業與科技平台提供者加持。其次,B2B的行銷需要規模企業,或政府的支持,才能有效國際化,也較能說服中大型企業買單;第三,人才不易養成,需要從不同背景「初期磨合」形成核心團隊。

為物聯網「共創」生態圈

考量此三個現實因素,我認為將焦點放在「共創」,由大型的企業跟傳統產業、政府,共創有規模、遠見,垂直領域的雲服務公司。做法上,由平台企業,結合領域的傳統產業,再加上新創團隊,在一個雲的平台下形成。雲的平台不必凡事自己做,可引進國外有規模的雲,像微軟或IBM,阿里等。但是在端(edge)的部分是台灣專長不必外求。這種共創模式未來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物聯網前面我們有的是「端」(edge),但物聯網的解決方案不能讓系統整合(SI)從頭做起,一定要做成半成品:然後讓各個垂直領域,如工廠、零售、醫院,將SI做成最後的解決方案,「端」(edge)是工業電腦做的部分,中間是新創軟體公司,最上層是SI系統整合。這三者形成一個產業鏈,即生態圈。目前生態圈中,上面的領域產業 (domain) 公司是「共創」所需,中間軟硬整合部分,如研華與一些企業在研發,這波也需鼓勵,至於硬體部分問題較小,台灣已有領先優勢。

由上而下發展策略  在在都要人才

發展物聯網,我的幾點建議:

第一,選擇關鍵未來產業,進行自上而下(top down)的戰略共創。大數據、物聯網範圍廣,政府應明白指出具體的發展方向,然後組國家團隊,在領域中結合最厲害的法人、業界、軟硬體業者,還有人才、學校一起推動。以我看,台灣很適合發展B2B智慧工廠、智慧醫院、智慧零售等,並有機會推廣至全球。

第二,提議不用模仿美國矽谷,因矽谷是一個先發型產業模式,所有的產品、科技都屬先發型,台灣的產業定位是有效率的科技使用者,運用科技於普遍化的產業定位。也不建議以矽谷天使基金的方式進行創投,因為台灣需要的創投,是產業的共創者,最重要任務是帶進經營模式。

第三,建議政府不必提供企業資金,而是專注幫助企業形成條件,尤其是激勵人才。首先建議對物聯網重點式培育,現在年輕人對物聯網了解非常少,相關單位大量開培訓班有需求;其次,政府應補助人才而非企業,吸引人才投入物聯網產業,例如企業進行專案期間,相關人力除由企業付薪水外,政府再以專案形式加碼補助薪水,以激勵年輕人投入。另外,臺灣念碩博士比例蠻高,畢業後不曉得做什麼,就學期間補助修習物聯網課程,進行產學合作,激勵年輕人。

第四,政府可採用創投資助產業;若投資只是佔股權,效果不大,建議可轉為國家投資,未來將股權分發員工,也就是把退出機制化為激勵機制,而非獲利機制。

發展物聯網,台灣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採取對的政策可再一次跨上世界舞台,為台灣創造冠軍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