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平台─下一個工業競爭的關鍵因素?

Foto

11月初台中舉辦台灣工具機展期間,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和德國經濟辦事處也聯合主辦第三屆台德智慧機械論壇,論壇中針對智慧製造趨勢、機聯網平台、新商業模式和產學合作進行演講和討論,各家業者針對IoT Cloud Slutions(工業物聯網)、Paas(Platfor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務)、工業4.0的概念等提供相關資訊,著重於單一廠商進行產品研發、設備製造和機器功能的電子化,並進一步將出貨運送、銷售等資訊聯網。

 德國2011工業4.0、美國AMP先進製造夥伴計畫、中國製造2025、2018日本製造業白皮書等,都是智慧製造趨勢的說明和相關政策。工業4.0點出電腦自動化製造技術和電子數值工業平台的發展趨勢,而《2018日本製造業白皮書》更指出我們處於一個「非連續創新」的時代,應靈活運用數字技術以獲得新的附加價值,並強調「互聯工業」(Connected Industries)的重要性。美國汽車工業以克萊斯勒、福特、通用等數家知名廠商,於2000年2月即設立一個全球供應商交互平台,其願景是為汽車行業創建一個交互和決策的平台。同年4月法國雷諾和日本日產也相繼加入,這個平台的合作正式跨入國際化。對這些車廠而言,方便供應鏈、產品週期和流程管理,並大幅降低零配件採購成本。對於經銷商則方便將產品銷售、技術服務等流程展示給消費者。而近年來,除車聯網以外,此平台已發展至物聯網、製造業、和電子高科技業的應用,並且在美國、德國、英國和大陸設有分公司。

 智慧機械設備、AI人工智慧、物聯網和自動駕駛的車輛等,使用許多的通訊單元,彼此互相傳送訊息並和雲端連結,但因為通訊單元本身防衛能力有限,駭客入侵是其一大隱憂。另外,每家品牌廠商動則數以千萬計的控制和設備、而自動駕駛車輛更需要和雲端隨時保持暢通。其通訊設施、軟體服務、設備維護和資安問題等等,並非一般企業所擅長,中小企業更無法支付其開發成本。因此,最佳的方案就是加入廠商提供的平台,以求發展。

 根據既有平台的業物內容和筆者整理,工業平台應提供安全、便利、即時、可控制預算,而且是以「人」為本的服務,例如:(1)整合不同廠家的系統和密碼權限,方便廠商管理。(2)廠商可經由雲端方便修改和更新軟體和服務內容。(3)專業的雲端服務和平台技術,讓廠商更專心於設備技術和競爭核心的發展。(4)專業防火牆,駭客無法輕易侵入平台系統;再以隔離保護的概念,讓駭客難以鎖定特定設備或車輛,確保用戶安全。(5)記憶體無限擴充,讓消費者/使用者可隨時依照需求下載特殊功能和程式。(6)廠商無需負擔龐大的建構和維護成本。(7)提供廠商和供應商即時交流和協同設計的平台,新設計初期即導入製造專業建議,可提高成功率並大幅降低修改成本和推出時間。(8)無論是供應端或使用端,只有被授權者才可以使用。可隨時開放臨時的窗口,方便第三方提出意見。(9)被授權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介面來控制,例如手機、平板或電腦。(10)因為供應鏈需求資訊透明、採購程序簡化、平台內合格供應商獲得保障並可計劃生產等因素,將大幅降低零件生產和採購成本。(11)即時分工、在線管理,加快交貨速度。(12)有利於商品客製化,且減少庫存。

 由以上的資料綜合可得知,工業平台的建立,可以大幅降低物料採購成本、強化供應鏈關係、加快產品研發速度、增加設備功能、縮短交貨期、提升客戶服務、專注競爭核心技術等優勢。而這些優勢都是單一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機械設備廠商難以自己的力量再次突破的目標。而如果工業平台的優勢,群聚效果和其綜效在競爭對手國逐漸顯露,台灣工業界可能難以再維持目前既有的競爭優勢,造成的差距恐怕也將續擴大。

 當然,加入已經存在的外國工業平台,或許是個別廠商最快的因應方案。但不免有肥水落外人田,和技術可能被平台外洩的疑慮,且外國廠商常不分享其核心技術,長久下來並不利於台灣整體的工業發展。台灣許多業者和學者,長期以來投入許多心力進行研究,但尚未進行整合。希望政府能結合學者的研究,輔導相關業者,盡快推出工業平台,以因應工業4.0的溝通整合,物聯網的數據交換和蒐集,自動化載具的即時通訊,並加持機械設備業的實力,為台灣的競爭力做出令國人引以為傲的貢獻,再添一樁台灣工業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