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深耕專項 把臺灣優勢作大

Foto

相較世界各國競和進入大陸市場,臺灣因為與大陸同文同種;距離又近,只要專注投入,在大陸哪怕是一個省,或是一、二個城市熱銷,市場產生的效能與份額,就足以支持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於此同時,臺灣朋友也常自陷過於簡化,輕忽面對大陸市場。思考落差最大的誤謬是:只要是臺灣受歡迎的,在大陸發展也很一定很容易受歡迎。

以臺灣思維理解大陸容易踩坑

以目前大陸總計300 多個地級市(很多地級市的面積就是一個臺灣大),全大陸人口約是臺灣的60 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居民生活與飲食習慣,就有明顯差異。

比如說,在浙江義烏、廣西南寧的臺灣餐飲店裡,同樣吃麻油雞酒這道美食,但此兩地口味卻差異很大。這絕非臺灣麻油雞的做法有差異,關鍵是大陸沒有臺灣在地的食材、符合臺灣口味的麻油,就只能從臺灣買麻油送進大陸,製作成本墊高;而廣西南寧位近熱帶區,麻油雞這等臺灣所謂的養生補食,對南寧人來說又太過於燥熱了。

又或是另一朋友曾兢兢業業地在臺灣開發了一款女生喜愛的面膜,一心想賣進大陸的市場。送給南方廣東的女孩們試用,都覺得面膜水而油膩,不喜歡;送到北方的北京,女孩們又反饋說面膜太乾,能夠再做得多水一點嗎?這時開發面膜的朋友才發覺到,臺灣的商品並不見得能完全適用於大陸市場。

因大陸各區各地氣候、環境、生活等多有差異,不能籠統地將大陸當作臺灣視為「一個」市場;更不能單純地想像,臺灣熱賣的商品在大陸必然熱賣。

要進入大陸市場前,必先務實理解「市場區隔」,其中每個目標顧客群、生活需求與型態、採購行為均不同,不能一招半式闖全江湖,而應是鎖定區域範圍,深入在地生活與融入。在具體了解市場、同時因應不同市場區隔後,才進一步投入商業的規劃和運作。

 深耕專項能力 創造臺灣魅力商品

受惠大陸城鎮化政策的推動,大陸整體消費的動能,已逐漸從一、二線城市轉向三、四線城市擴張。迎來消費升級的時代,但消費升級不是專買貴的商品,而是消費理念的改變,如年輕消費者喜歡嘗試新的品類和品牌,甚或透過電商整合的海外跨境購物平臺,購買更多有特色的海外商品。

面對大陸市場,臺灣若不躁進地深耕專項能力,仍能找出自我的機會與優勢:特別在食品方面,臺灣產業鏈較為成熟,嘉義臺灣上青食品在陸銷售食品,一年達近360 個貨櫃銷量的成績。老闆曹竣瑋分析目前臺灣食品的原物料、食品加工技法,都仍普遍勝於大陸。不到大陸開廠製造,關鍵就在於他在臺灣,能掌握原優始質食材,掌握生產核心技術,所以他所採取的是站穩臺灣,再走進大陸的策略。

義烏工商學院創業學院鄭慶良老師曾經在大陸中秋節前一個月,透過微商(大陸社交電商)進行臺灣月餅預售活動,原因就是看好臺灣許多堅持傳統的手工月餅都不添加防腐劑,讓大陸朋友特別信賴。而與臺灣老牌餅家聯手透過預售方式,並約定時程運用跨境電商搭配直郵,將臺灣優質月餅賣進了大陸。

尤其目前兩岸飲食文化和生活習慣相通元素者仍多,大陸消費者對臺灣感興趣的商品包括食品、料理調味品、日化品(即常用洗髮精、沐浴乳、洗潔精、化妝品、女性生理用品)、生鮮水果、設計類家居商品等。

惟面臨大陸經濟結構轉換、內需市場擴大、消費全面提升,同時又需與世界各國勁敵競爭,臺灣中小企業應更具體專注專業核心,同時提升思維,理解進大陸要解決不只貿易的技術、而是一場場品牌與行銷戰。

面對消費者全球化的品牌與行銷

透過跨境電商綿密網絡的連接與發展,大陸一、二線都市已打破了地緣的限制,走入全球化消費習慣。包含24 小時、無疆界的消費模式,帶動愈來愈多的大陸消費者,習慣於跨境進口電商平臺購買進口商品。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於2017 年10 月匯報依《2011-2017 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可以看出隨著大陸政策持續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透過網購保稅、自貿區、跨境電商試驗區等運作,預計2017 年底中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創下歷史新高。其交易量能增漲至18,543 億人民幣,同比增漲至54.5%。

那麼,隨之而來的命題是,臺灣的廠商要如何面對此一趨勢?

雖然臺灣商品進大陸甚早;但近年來,大陸跨境電商的發達,已使得在陸80、90 後的年輕消費族群,也大量接觸來自日韓、歐美的優質商品。

像是目前二胎後大陸市場大量需求的母嬰商品、或女性喜愛的美妝護膚類商品,臺商雖早已有商品銷往大陸,但在未能積極投入品牌推廣的情況下,知名度已不及世界品牌。

廈門億璇商貿卓志峰總經理,代理臺灣中小企業已通過正常貿易的食品、料理調味品、日化品達上百種。他提到大陸消費市場大,但已非以往的賣方市場,而是走入買方市場的時代。

面對這樣的市場發展,臺灣廠商如要進入大陸市場,就應跳脫以往思維,循正規貿易途徑進入大陸、走長線經營市場。

並趁機擺脫臺灣中小企業對外精專於OEM(代工生產)或ODM(原廠委託設計與製造)的經營方式,僅透過大量接國外訂單、投入代工生存;又或是對內運作淺碟型市場,短線快速炒作商品,缺乏品牌經營策略的思維。

且即使臺灣廠商可以透過境電商平臺、透過兩岸專業物流銜接,縮短物流配送的時間,讓臺灣商品也能夠透過跨境搭配直郵的方式,賣進大陸市場。但將商品送入、賣進大陸都僅是商貿運作的流程。

再想想打開手機、電腦,所有商品都被放在公開的網頁上、又或是走進專賣進口貨的超商,貨架上看到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時,那麼,我們又如何能引導消費者選購臺灣的商品呢?

宏觀理解大陸經濟發展、微觀探索大陸生活市場,接下來探索讓臺灣找尋出闖蕩60 倍大陸消費市場的機會。

臺灣亮點- 專業技術性服務業強

2017 年7 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中國GDP增長率為6.9%,其中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生產指數同比增長為8.3%,遠較農林牧漁第一級產業3.5% 與第二級生產製造等6.4% 增長率高,明確顯示大陸產業結構正積極轉型,大陸市場發展已從世界代工廠逐步轉型服務經濟。

臺灣西進大陸的優勢,尚包括發展較長歷史的服務業,可憑著深厚的經驗及經營深度,在講求專業技術的服務業項目上,投入大陸市場仍占有優勢,可從觀察大陸生活發展發掘機會。

比如說,2016 年大陸全面開放二孩化,母嬰市場需求將呈現爆發性成長,陸續帶動產檢、臍帶血銀行、坐月子中心、月子餐配送、母嬰生活產品、幼教等相關產業起飛;此外,大陸近年快速進入高齡化人口結構,2050 年每4 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所以銀髮族養老照護相關的商品或服務需求將大增。

貓狗等寵物擁有量快速增長也存在機會點,據2016 年大陸寵物行業現狀分析,目前北京養寵物人口為7.59%,上海為4.60%,全中國僅為1.7%,對比美國比例55.96%,日本29.4%,其未來成長趨勢將呈爆發式成長。

其中寵物用品也越來越專業化,與寵物有關的用品專賣店、美容店,甚或專門為寵物開設的裁縫店、婚姻介紹所、殯葬、培訓班等將陸續出現。專業有規模的寵物醫院、寄養、賽會等將形成龐大的寵物經濟產業鏈。

臺灣臺大、中興大學等4 所大學獸醫系培養出來的獸醫師,比諸大陸每年培養8000 名素質不一獸醫師,更有強勁的競爭力。

臺灣行之有年的醫療觀光、殯葬禮儀、運動產業等項目,亦為大陸市場所需,2016 年9 月,臺灣殯葬服務業龍巖集團落地浙江溫州發展,即洞燭此一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