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如何持續吸引全球研發型的公司來台IPO?讓世界級創投資金到台灣為聚攏?國際型生技醫藥企業願意以台灣為跳板,再放眼全球?一連串的問號,亟待政府和產業界共同努力把它們轉變成美麗的驚嘆號,更是攸關華人醫藥產業爭取世界舞台的重要課題。
台灣近年一樁重大的跨國藥業併購案-艾威群(ALVOGEN)入主美時,是勤業眾信協助成功的案例。ALVOGEN其實很早就想佈局大中國地區,美時一直希望進軍歐、美、日市場,勤業眾信於是協助ALVOGEN和美時達成合作,美時也成為ALVOGEN在亞洲的重要據點。
德勤財務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潘家涓正是該併購案的推手,勤業眾信展現專業的財務顧問能力,為雙方公司分析可行的交易模式、價值分析等問題,並在會計審計、國際租稅優惠方面提供協助。
暫且不論整併後的新美時集團,將來真正整合的成果是否合乎大家的預期,但美時的案例,已為台灣醫藥的國際化開出了另一種合作模式。
ALVOGEN副總裁暨台灣美時總經理史格瑞(Seigfried Gschlieesser)也稱許台灣人才、技術、生活環境,加上除了美國那斯達克(NASDAQ)外,找不到比台灣大眾資本市場對生技醫藥產業如此熱絡的地方,「台灣是東北亞的公園(the North Asia Park )」史瑞格形容。
幾家外商來台IPO不是正在台灣櫃買中心候列,如美商永生生技;就是在往櫃買中心的路上,如美商中美冠科、美商輝源生物科技、新加坡亞獅康(ASLAN )、中美華士通生物醫藥。
不過,台灣開放外商來台IPO的政策顯得撲朔迷離,甚至傳出嚴審股東背景的中資色彩,讓幾家公司臨時抽腳或放棄,如美商健能隆、生工生物技術。
亞洲的鎂光燈逐漸失色?
潘家涓表示,台灣普遍對生技醫療產業很有信心,也營造出優渥的資金環境,吸引許多國外企業來台IPO的意願,更被客戶稱為「亞洲的那斯達克」。
ALVOGEN連續併購了韓國Kunwha製藥廠以及Dream Pharma醫藥通路公司,卻把它們「裝入」美時,就是認可台灣的資本市場是亞洲的鎂光燈,容易讓公司成為亞洲的亮點。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陳清祥指出,外企來台IPO最重要的考量就是「本益比」與「流動率」。以生技醫療產業現況看來,在香港掛牌規模太小,新加坡本益比、流動率又太低,與這兩地相比,台灣仍占部分優勢。
不過陳清祥也認為,與大戶鄰居中國相比,這些優勢正在消失。隨著中國市場開放,中國A股或深圳創業板的本益比與流動率可能都比台灣更吸引人。只是中國上市條件更嚴苛,排隊等著獲批上市的企業太多,等待時程遙遙無期。
陳清祥強調,「中國進步腳步從不停歇,台灣資本市場的優勢若不繼續創造,將逐漸被追平,這是台灣企業、政府要共同戒備的。」
據了解,目前外企希望來台IPO最多的是中國企業。不過,台灣對於中資企業來台上市櫃的規範仍十分嚴格,甚至要求查看主要股東的國籍資料,即使股東轉換國籍,主管機關也要求審查其過去3年的股權變動,如此一來,時間拉長、成本增加,因此,已經有不少公司已經準備退一步選擇至香港或新加坡上市了。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4年11月號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