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40418■記者陳曼儂/綜合報導

陸海歸官員銳減 人才恐斷層

重人脈關係 考試制度繁雜 歸國學子望之卻步

image
▲大陸國務委員楊潔篪曾留學英國伊林學院、巴斯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曾擔任過鄧小平的英語翻譯。(新華社)
▲2013年11月2日,工作人員在大陸國際教育展上為學生介紹英國私立寄宿中學的招生情況。(新華社)

中國大陸在前一波海外留學潮後,海歸官員越來越少,甚至連公務員都很少喝過洋墨水,陸媒提出人才斷層隱憂,並暗示「官衙封閉」的困境。

據《南方周末》報導,海歸官員一直是中國政壇不可忽視的群體,從中華民國創始以來,開創性的政治家孫中山,以及中共第1批毛劉周朱陳林鄧7大常委中,僅有毛澤東沒有國外經歷,第2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先後留學法國、蘇聯,第3代的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也都留學蘇聯。

但目前大陸「海歸」官員數量銳減,連現任中央領導人都感嘆,「改革開放後,中國出國留學有300多萬人,回來100多萬,比例越來越多,怎麼到政府裡面的人越來越少?」

《南方周末》整理169位正省部級以上領導人的履歷,包括68位現任國家領導人,與101位正省部級官員,其中有留學經歷者為31人,占18%;在國外取得正式學位的僅15人,占總數的9%,而這15人中,11位是國家領導人;而31位留過學的人,僅20人在官方機構待超過1年以上。

報導表示,目前體制內的海歸官員有兩種,第一類是已經從政,取得一定成就後,被選派到海外留學或短期培訓,大部分是財經領域,像1980年代中期與加拿大合作的沿海城市市長級幹部培訓,學習股票市場和資本社會。

1990年代則組織千名地市級幹部到香港學習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律、證券、房地產等知識,香港特首梁振英還當過教師;而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也曾培訓過大批中共高級官員,且是全英文授課。

另一類則是先出國留學,學業有成後歸國從政,這就困難重重,第1個關卡不是成績好不好,而是有沒有人脈關係,幫你開特殊管道或綠色通道,不然就要按規矩考公務員;第2個關卡就是公務員考試,但考過的人認為,國外唸書習慣「直來直去的邏輯」,「完全適應不了國情,很難通過考試。」

第3關就是海歸後的心高氣傲,報導故事中的張翔就說,30幾歲的人還要考公務員「很荒謬」。一個朋友復旦畢業、德國海德堡碩士,回國在中央編譯局「從很低的行政職務幹起,沒什麼意思。」還有一個「隱形關卡」,就是要加入共產黨。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表示,2011年曾對孕育出許多大陸官員的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進行30位中國籍畢業生去向統計,發現過去4年,唸完書能到中國當官的,數字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