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71218彭禎伶

其實不想走 業者望金管會給方向

最近壽險業很想點播周華健的歌,因為近來幾位金管會主委都點名壽險業,希望多投資台股,錢留台灣,但壽險業心中就如歌詞所言「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若台灣有足夠的投資標的,或台股風險係數調降,誰要承受大量匯率風險,每天提心吊膽。

 先前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說:「我每年5,000~6,000億元保費收入,一年要有2,000億元投資收益,但台灣根本沒有足夠的投資工具」;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日前才說:「我當然不願去海外,還有匯兌風險,我幹嘛,若台幣有好的投資標的,直接投資簡單又輕鬆」。

 今年前10月整體壽險業匯兌損失累計已高達1,465億元,而同時間壽險業稅後獲利1,143億元,這是各公司花了極大的力氣,在資本市場裡殺進殺出,才能在史上罕見的超大匯損壓力下,還有高獲利。

展望2018年,看起來仍是海外投資報酬率明顯高於國內固定收益,但現在大家都怕海外投資占比再一直提高,會被金管會認為不愛台灣、不配合政策,擔心會被打入壞學生的放牛班。

近幾年,壽險業資金規模以每年新台幣1.5~2.5兆元的速度成長,同時間海外投資增加金額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等於壽險業大部分的新資金都是投資海外及近年新興的國際板債券,海外投資占比到今年10月底已達64.94%,同時間國內公債投資金額逐年下降,10月底已降到1.67兆元,過去國內公債占壽險資金的20~25%,現在只剩下7.65%。

國內金融債、公司債利率同樣不高,不動產被要求最低投報率,近年也沒啥進帳,房貸也因不敷成本而衰退,今年壽險業國內投資加碼最多就是台股。

 但若以簡單方式解釋RBC的資本要求,投資100元台股,自有資本要求21元以上,但投資100元投資等級以上的債券,只要1.8~3.5元,若要維持250%的資本適足率,投資台股太多,恐會有增資風險。

其實國際上已有多國對股票採取逆景氣循環的監理方式,同時壽險業監理必須因地制宜,各國商品結構、風險貼水都不同,台灣壽險業的IFRS9都已有覆蓋法,要不要對台股祭出特殊係數,就看金管會的政策決定,壽險業也想跟台股「愛相隨」,但期待金管會先給出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