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122■本報系記者李欣恬/專訪

沈昳麗拚崑曲傳承 讓觀眾年輕化

走入校園深耕 融入現代視野

image
▲崑曲演員到北京清華大學表演及解說。(新華社)
傳統戲曲不只是華人文明的瑰寶,更是全人類的無形文化財,但如何才能永續傳承,甚至再創高峰?兩岸戲曲界無不傷透腦筋。
▲上海崑劇團來台重現湯顯祖4大部劇作「臨川四夢」,沈昳麗(左)與黎安為中生代崑劇名角。(本報系記者黃世麒攝)

大陸崑曲名伶沈昳麗(左)的代表作之一,是和黎安一起搭檔演出完整版本的湯顯祖《紫釵記》。(新象藝術提供)

大陸戲曲界最高榮譽梅花獎得主、中生代崑曲名伶沈昳麗,近年投入戲曲傳承不遺餘力,演出、辦講座樣樣來,她說:「最怕崑曲成為博物館式的藝術,我們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崑曲的傳統長出新枝,保持生命力。」

沈昳麗的代表作之一,是和黎安一起搭檔演出完整版本的湯顯祖《紫釵記》,當年她才33歲,這也是戲曲史上400年來頭一遭,有團隊將這齣戲完整演出來。

沈昳麗表示,除了不斷演繹經典、精進演出,讓傳統戲曲的好讓更多人知道,培養觀眾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看戲,戲沒人看,任憑你演得再好,也是白忙一場。」

外型亮眼秀麗的沈昳麗,出生於1975年,從小就是上海劇校裡的校花,問她中間字有兩個讀音,該怎麼讀才正確,她很堅定地說:「我的姓名裡的昳讀作一ˋ,不念ㄉ一ㄝˊ,才會是美麗的意思,這是媽媽打從娘胎就為我取的名字。」

沈昳麗來自傳統戲劇家庭、奶奶也曾經是上海越劇演員,1994年剛加入上海崑劇團時,一度感受到挫折,除了戲曲界的票房蕭條,有時台上演員比台下觀眾多,並發現自己所學,一點也派不上用場。

「那時候我們要挑大樑演大戲是難上加難,只能演折子戲,所以總算能傳承演出全本大戲時,我們也醞釀足夠的能力,不再是老師怎麼說、我們怎麼演,而是開始有自己對角色的觀點,讓我感覺突飛猛進。」

沈昳麗表示,崑曲現在在上海的觀眾愈來愈年輕化,過去台上比台下觀眾多的情景也不再出現,這是過去劇團走入校園深耕、廣泛舉辦講座的結果。她從事崑曲推廣,還自己成立工作室,一有空就舉辦講座,為傳承盡一份心力,「我認為作為一名傳統戲曲演員,也要走入觀眾,為觀眾們介紹傳統藝術,同時也融入現代視野的內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