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17

茂生農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清德 智慧農場 助養殖業再攀峰

image
茂生農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清德

民以食為天,自民國50年代起,政府為了提高糧食自給自足能力,不斷在主副食投入資源人力進行開發,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成長之後,台灣的飼料以及畜牧養殖事業也有如雨後春筍般逐漸發展,並且在80、90年代達到產業的最高峰,此時整體產業的前景一片欣欣向榮。

 在享受高獲利的同時,卻疏漏注意飼養環境的整潔,對防疫概念及生物危害認識不清,管理不嚴,造成民國86 年全台毛豬口蹄疫爆發,使台灣家畜養殖業由盛轉衰,不復以往盛況,政府跟民間該如何互相協助扶持,再創養殖業高峰呢?

 政府為了避免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再度大規模爆發,不斷宣導呼籲業者擴大飼養規模、改善飼養環境及設備,並引入智慧農業的概念進行規畫,以科學的方式進行飼養管理,盼將我國的農業及畜牧養殖業導向智慧科技農業。

 智慧農業發展潛力無窮,亞太地區的年複合成長率達18.8%,超過全球平均的12.7%可預期未來必將高速成長。整個產業鏈包括飼料業、養殖業的經營型態及效率必然快速提升,往後可以歐美先進國家相抗衡。

 而以觀念層次來看,食品安全是政府及企業皆須具有的永久主流意識,由生產開始到飼養,每一個過程都需配合專業團隊的領導,例如保障原料及飼料的安全、完整的畜產品生產履歷、成長環境的環控調節最佳化等。

 甚至是進行科學化研究,如動物行為姿態分析、個體定位追蹤、熱影像或個體辨識等以深入學習疾病並監控品質。

 整個智慧農業場域架構若能運用AI智慧及大數據運算分析,並融合ISO 22000及HACCP進行決策,可以針對各種缺失或盲點進行改善,並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有了人工智慧的輔助,產業才能升級,而企業大規模的投入勢必影響小農的生存,因此政府單位應該以輔導的角度,研究如何將老農、小農與企業整併,讓老農、小農既是股東也是人力及技術的提供者。

 此外,企業也應盡道德良心責任,加強養殖廢棄物的處理,透過先進設定,將這些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能源加以利用達成循環經濟、增強地力,提高產能,才能再造台灣精緻農業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