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17特派員陳君碩/北京報導

陸人大代表:應用歷史維度看兩岸

image
▲相關團體抗議教育部將教科書去中國化。(本報系資料照片)
▲具有台籍二代身分的大陸全國人大代表張雄16日表示,應該用歷史維度和世界格局看待兩岸關係。(記者陳君碩攝)

作為台籍二代的大陸全國人大代表張雄16日接受《旺報》專訪,直言台灣推動「去中國化」的危害性很嚴重,但兩岸的歷史文化不會說切割就切割;他強調,應該用歷史的維度、世界的格局去看待兩岸問題,也呼籲當政者不要因為政治利益或意識形態掛帥,綁架了老百姓的福祉。

張雄在大陸出生,父親是台北人,除了是台灣團組的大陸全國人大代表,也是同濟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委員會主席。

對於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日前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喊話「不要越雷池一步」,張雄表示,陳為廷屬於極端分子,不能代表台灣多數民意,「他可以有政治立場,但不能忽略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歷史」。

張雄說,他讀過台灣歷史,知道歷經荷蘭、明鄭、清朝、日本的統治,了解其中慘痛,也體會台灣人想要自主的理念;他強調,兩岸問題需要用歷史的維度和世界的格局看待。

張雄不諱言,在歷經李登輝、陳水扁到現在蔡英文,台灣的「去中國化」透過教育潛移默化的確很嚴重;因此,應該讓台灣年輕人多了解歷史,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且兩岸的歷史文化連結不是說切割就切割,「難道中國經典要變成外國文學?」

張雄說,極端分子更應該多到大陸來看看,記者告知最近台灣網上發起「一人一元送陳為廷去北京」的活動,張雄認為,只要不是擺明來搗亂,大陸未必會不准;他解釋,因習近平曾說過「無論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我們都願意同其交往」,他相信只要有理性和良知,就不至於這麼狂妄。

1997年張雄第一次到台灣,當時明顯感覺到台灣教授的薪水待遇和生活水平比大陸高;20年過去,他發現台灣的變化有限,反倒是大陸的高校教師待遇水平大大提高,他有位指導學生是台灣人,也讚嘆大陸的學術氛圍和資源。

張雄說,當年流行「手術刀不如剃頭刀、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的調侃,隨著改革的深入,大陸已走向知識經濟和科技創新時代,「我們日子變得越來越好,這反映出知識變得越來越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