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17本報系記者陳柏廷/北京報導

借鑑台船案 推正名不如拚經濟

回顧「CSBC」商標訴訟長達9年,台船大陸代理律師、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鍾延紅感嘆地稱,台灣政府所推動的「正名運動」,讓相關企業捲入訴訟紛爭之餘,經濟損失更難以計算。台船案件或許可供當前台灣政府借鑑,與其推動無謂的政治運動,不如多把精力關注經濟民生議題。

鍾延紅指出,更改企業中文名稱,所帶來的一波波商標知識產權之爭,台船恐怕也是始料未及;畢竟,誰也想不到,沿用已久的CSBC商標竟然會被其他廠商在大陸搶先提出註冊,等到中國造船公司提出申請後,台船才知「大事不妙」,趕忙提出異議。

鍾延紅強調,商標權註冊講求的是「屬地主義」;換言之,即使台船在2009年就已經向台灣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CSBC」商標,但到了大陸就得重新按當地法律申請。

鍾延紅稱,企業商標可說是凝聚了一家企業的無數心血,甚至得花數10年才能建立企業商標信譽,如果因為多年前的一場正名運動,導致台船失去「CSBC」的商標註冊權,經濟損失恐怕難以想像。

鍾延紅直言,倘若台船真的敗訴,這就意味著台船在大陸不能使用「CSBC」此一商標;台船往後若要在大陸進行相關造船產業經貿往來,將會「寸步難行」,因為很可能會遭中國造船公司控訴「侵權」,更不用說在相關造船行業也會出現企業名稱混淆不清的風險。

鍾延紅感嘆,因為台灣政府多年前推動的一場政治正名運動,導致企業必須要承受多年商標訴訟和經濟損失,實在令人無語;只希望相關案件,能給台灣政府一個思考,多關注經濟民生議題,才是民眾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