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17■記者徐維遠/台北報導

台旅法將生效 衝擊中美台關係

前駐美代表:宣示性大、強制性小 恐壓迫台國際空間

image
▲前駐美代表沈呂巡。 (本報系記者鄧博仁攝)
▲國政基金會16日舉辦「台灣旅行法對台美陸三角關係之衝擊」記者會。
(記者徐維遠攝)

鼓勵台美高層互訪的《台灣旅行法》預料在美東時間16日凌晨生效,前駐美代表沈呂巡認為,該法案「宣示性大、強制性小」,如何執行關鍵要看美國行政部門,但就他判斷,美國國務院對法案不以為然,認為台灣拿國會向美國行政部門施壓。沈呂巡認為,台美高層互訪在馬英九時代就已達成,若法案通過後,我外交部長可訪華府,當然值得鼓勵,但若不行,卻讓台灣蒙受兩岸或國際空間倒退,通過這法又有何用。

針對《台灣旅行法》生效,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就此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並敦促美方信守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的承諾,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和提升實質關係,美方務必要慎重、妥善處理好涉台問題,以免給中美合作造成嚴重干擾和損害。

國政基金會16日召開「台灣旅行法對台美陸三角關係之衝擊」記者會,沈呂巡指出,雖然有美國國會的支持,但當下蔡政府更重要的是平順與美國行政部門的關係;如果要繼續推非國會意見且具強制性的《台灣安全法》,一定要跟行政部門先打招呼,不是拿國會去壓行政部門。

翻開《台灣旅行法》文本,台官員赴美用的詞是enter(進入),並非用visit(訪問),沈呂巡說這與現狀一樣,馬英九擔任總統也進入美國高達19次;他期待法案可幫助我國未來外交部長訪華府、漢光演習有美國軍官穿著軍服觀演、甚至有從未有過的次卿等級官員來台,但若不行,就與現狀沒有差別。

國政基金會特約研究員陳建仲表示,十九大報告出現過去沒有的用詞,如提到台灣問題受外力影響導致形勢嚴峻;他認為,兩岸形勢穩定、高層互信,才有台灣國際空間、美國幫助台灣的槓桿就有更多力量可操作;《台旅法》若通過,期待蔡政府不要為了年底選舉擴大解讀,甚至成為追求台獨的路徑,反而會讓華府操作該法更為困難。

國政基金會外交及國防組召集人林郁方表示樂見該法通過,但這不見得是美方行政當局的態度,也要注意獨派人士把該法當成是台獨的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