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17■中新社

最棒養生法 心態平和 丟掉煩惱

85歲中醫師診療 講究治病又救心

image
心中不留事就是最好的養生方法。圖為山東農村婦女們笑開懷。(新華社)

中醫大師葛琳儀雖已85歲,但仍堅持每周出診4個半天。她說,保持良好心態,平平淡淡,心中不留事,煩惱都丟掉,就是最好的養生方法。她也常勸病人心態平和,把不必要的煩惱「放下」。

談到如何養生,葛琳儀說首先要忘了自己的年紀。「我是80後。」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玩笑話。她愛和年輕人聊天,也愛學習新鮮事物,「我現在不去算自己幾歲了。」

除了保持學習和年輕的心態,葛琳儀認為生活充實也很重要,診療要講究以人為本,幫助患者拂去「心靈塵埃」,治病又救心是她的診療風格。診療時,葛琳儀耐心細緻,關注患者心理訴求、耐心開導。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是葛琳儀的生活習慣。她每天5時起床,晚上10點休息,從不熬夜,吃飯堅持七、八分飽,體重維持在65至67公斤,不喝酒,也很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她認為當今空汙加重呼吸系統的傷害,嗜辣、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高蛋白,會生痰,讓咳嗽更難痊癒。她常勸患者重視日常養護,「感冒咳嗽一定要根治,不要留下病根。」

保持活動量也是她的養生祕訣,「我喜歡動,常活動氣血暢通。」雖然80歲,但葛琳儀還是自己騎腳踏車去買菜。在幫患者調理身體時,葛琳儀注重膏方的運用。對於自古以來「補」為大法的膏方,她別有見解。

葛琳儀認為,膏方的治則立法不應囿於「補」,應「補」中寓「調治」,調補兼施。中老年或病有宿疾者,在臟氣漸衰的同時常伴氣血運行不暢,處於久病多虛、久病必瘀的病理狀態,若一味投補,有虛虛實實之虞。

她強調,膏方作用必須有糾病祛病的雙重性能,臨證中立補虛、調理兩大治則。補法中《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以補養腎中精氣為要。

施補的同時,她常參以調理之法,以調氣、活血為主,如常患感冒的老年人多氣陰兩虛,婦女多陰血虛,易外感者肺氣必虛。治以補陰益氣為主,以六味地黃丸合生脈飲、玉屏風散等。

若同時伴有陽虛症狀,加入二仙湯。氣虛明顯,補氣一般用黨參,虛熱重則用太子參等。在膏劑的選擇上,陰虛主用龜板膏,婦女多用阿膠膏,男性多用鹿角膏,糖尿病患者則用木糖醇。(作者趙維婷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