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17■文/大衛.哈伯斯坦

過度倚靠美援 對共軍掉以輕心

[兩岸史話] 過度倚靠美援 對共軍掉以輕心

image
▲出席華盛頓會議中國全權代表駐英公使顧維鈞(左起)、駐美公使施肇基、大理院長王寵惠。(摘自網路)
▲顧維鈞是中華民國參加華盛頓會議全權代表之一。(摘自網路)
▲宋子文與顧維鈞(右)關係甚篤。這是宋子文1943年訪問英國期間,與中國駐英大使顧維鈞合影。(本報系資料照片)

由於毛澤東和史達林的關係緊張,中國共產黨只得到了蘇聯少量的援助。與此相反,國軍完全依靠美國的幫助。在美國看來,國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把美國製造的武器轉手交給他們的敵人。但是他們完全沒放在心上,彷彿覺得就算自己失去武器了,還可以直接從美國那裡拿來。

在冗長的採訪即將結束時,有些疲憊的毛澤東問白英是否還有其他問題。「還有最後一個,」白英說道:「如果雙方停火的話,中國共產黨占領全國要花多久時間?」白英記得,雖然毛澤東說話速度很慢,但很有把握地回答:「一年半。」事實證明,毛澤東的說法完全正確。一九四八年中,蔣介石的軍隊全線潰敗,內戰實際上已經結束。但在當時,毛澤東的話看起來像是最荒唐的吹噓。

內戰剛開始時,至少從表面看來國民黨獲得了一些勝利,重新拿下一些被共產黨占據的城鎮。至於他們是否真正獲勝還是一個問題,因為這很可能是共產黨誘敵深入的策略。國民黨固守城池;而共產黨不斷轉換戰場,有高度的機動性。共產黨深知必須敏捷,必須在夜間快速移動。他們尤其擅長伏擊戰。

「聲東擊西和誘敵深入的戰術讓他們顯得無處不在而又神出鬼沒。」一名美國歷史學家這樣寫道。他們經常從正面佯攻國民黨的精銳部隊,而將主力隱藏在後方的預設陣地,隨時準備在國軍撤退時痛擊敵人。(他們在韓戰初期採用同樣的戰術對付美軍,並大獲成功。他們經常在夜間進攻,而這正是國軍最疏忽大意的時候。)由於他們與農民聯繫,並將自己人滲透到蔣介石部隊中,所以他們能得到重要的情報,似乎總是知道國民黨軍隊的一舉一動。

由於具備極為出色的政治手段,因此即使有許多共產黨士兵陣亡,他們還是能輕易從廣大農民那裡募集到大量新兵。

一九四七年五月,蔣介石的全面進攻實際上已經停止。拙劣的指揮使國民黨的兵力分布得太稀薄,補給線拉得太長使國民黨部隊只能龜縮在一些大城市裡,士氣每況愈下。部隊一蹶不振,而指揮官甚至還不知道這一點。據毛澤東及其部下估計,蔣介石原有兩百四十八個旅的兵力,派出兩百一十八個旅進攻共產黨,但是在一九四七年夏天結束之前,這兩百一十八個旅中已經有九十七個旅、亦即將近八十萬人被殲滅。即使在後方的美國人也對蔣介石的失敗極度失望。「為什麼身為大元帥的蔣介石從來都不會記取前車之鑒?」民主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康納利憤怒地質問。

由於毛澤東和史達林的關係緊張,中國共產黨只得到了蘇聯少量的援助。與此相反,國軍完全依靠美國的幫助。在美國看來,國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把美國製造的武器轉手交給他們的敵人。但是他們完全沒放在心上,彷彿覺得就算自己失去武器了,還可以直接從美國那裡拿來。

一九四七年中,聯絡網完整、非常靈活的國民政府駐美大使顧維鈞,拜訪了當時的國務卿馬歇爾。失望的馬歇爾早已厭倦了蔣介石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同樣厭惡顧維鈞這樣的人替華府帶來的政治麻煩。他對顧維鈞說:「蔣介石是歷史上最糟糕爛的軍事指揮官。」然而顧維鈞還是要求美國繼續提供武器。「他已經把百分之四十的裝備扔給了敵人。」

馬歇爾譏諷地對顧維鈞說:「如果這個比例達到百分之五十的話,他最好考慮一下,繼續給自己的部隊增添裝備是否明智。」後來,毛澤東這樣評價蔣介石:「他就是我們的補給官。」一九四八年,當濰坊與濟南相繼失守後,蔣介石政權的最後一位美國高階軍事顧問巴大維(David Barr)說:「中國共產黨擁有的美製武器裝備已經比國民黨還要多了。」

在一九四八年十月底瀋陽失守前,當時的美國駐華副武官巴大維上校和麥爾比特地來到南京的機場,希望可以找到一架飛機飛往瀋陽以調查戰場形勢,但是沒有一架飛機願意往北飛。這些飛機已接獲命令,只能載運國民黨的將軍、他們的夫人以及私人財物。巴大維對麥爾比說:「約翰,我們已經了解戰爭的局勢了。這些將領準備帶著他們的金銀珠寶及女人撤離了,戰爭失敗在所難免。」

蔣介石政府的垮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時美國國內的政治局勢更令人擔憂。那些大權在握的高官在回到美國以後,出於各自的政治私利,不願說出有關蔣介石潰敗的實情。他們甚至修改自己的報告,說美國援助不足才是蔣介石失敗的原因,而不是因為蔣介石用人不當、軍令不嚴。

與憤怒的麥爾比一樣,許多人都想如實匯報有關蔣介石失敗的情況,但是最後他們還是隱瞞實情。他們在中國時可以大肆抨擊蔣介石的失敗;然而回到美國後,他們發現國內還沉浸在一片擁護蔣介石的浪潮當中。於是迫於某種政治壓力,他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方針,拒絕批評蔣介石,並成為「中國遊說團」的喉舌,紛紛指責行政當局和國務院裡的「中國通」是蔣介石失敗的主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