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318

翻轉技職教育是培育產業創新的第一步

 蔡英文總統在本月1日出席七大工商團體春節聯誼會時,針對人才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強調,政府要「健全職業訓練體系,翻轉技職教育的地位,以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充分顯現出「人才流失」和「學用落差」兩個和產業發展攸關的重大現象,而蔡總統政策性的宣示,也點出兩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技職教育的重新定位」;以及第二,「產業需求和教學現場的再聯結」。

 在技職教育的重新定位方面,教育部嘗試翻轉技職教育的政策作為,值得我們肯定。教育部已經在今年1月重新選定三所國立科技大學:台北科大(前身是台北工專)、虎尾科大(前身是省立雲林工專)、以及高雄應用科大(前身是高雄工專),恢復招收五專班學生的四個科別,包括:智慧自動化工程科、精密機械工程科、模具工程科、以及土木工程科。而目前預定施行的配套方案,則可以呈現在產業需求和教學現場的再聯結。具體而言,這是採用IBM公司在2011年於紐約市與當地高中和大學,共同推出的所謂「早期科技教育路徑」(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P-Tech),這套美國式的教育理念是從產業端提出工作職務的技能需求開始,透過教學現場和職場實習的課程設計和師徒制運作,嘗試更有效的整合政府和民間的總體資源。

 鼓吹技職教育不遺餘力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今年1月曾經指出,「台灣高等教育有普及化、庸俗化、空洞化的趨勢,但放眼美國、德國等先進國家,卻沒有那麼多人讀大學」。事實上,這樣的檢討也同樣發生在法國;依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在2月底公布的國際教育訊息,法國的教育部在去年12月啟動的高等教育改革,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改變過去大學的入學,一方面加強高等教育的入學競爭,另一方面結合大學課程規劃和產業技能需求,兩者所共同指涉的就正是,將國家整體資源做更有效率的配置。而產、官、學或政府、企業、人民的三贏,無疑是蔡總統希望加速「5+2產業創新」、驅動下個世代產業成長動能之政策目標所在。

 然而對於產業轉型和順利升級而言,雖然教育部已經核准九所科技大學恢復在農林漁牧及工業領域方面的五專部,但細觀從「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乃至於「新農業」和「循環經濟」,所謂的5+2產業創新計畫,除了國防產業和循環經濟之外,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所負責的其他五項產業創新推動方案裡面,只有「亞洲矽谷」活絡創新人才之政策規劃,有比較具體的提出「吸引國際人才」、以及「培育在地人才」相關的方案與措施之建言。

 而除了落實在本會期被列為優先法案的「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案」,以及上個月剛上路的「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政府針對產業轉型升級所規劃出來的推動方案,似乎只強調「攬才」的短期積極做法,從而忽視「育才」的長期政策,才是反求諸己的國之根本。

 在「人才是王道」的年代,各國政府莫不以提供專業人才的居留權,做為「留才」最終目的之政策誘因;目前在立法院審查與之相關的移民法案,固然是嘗試趕上國際潮流的亡羊補牢之舉,但必須慎防的是,政府在「攬才」和「留才」的同時,絕對不能忽略更加重要的「育才」方案。

 以鄰近的日本為例,在致力透過移民政策以彌補人口每年減少30萬,並提高外國專業人才移民意願的同時,日本政府更長期的努力則是結合高等教育的「育才」政策。除了自2004年就著手推動國立大學法人化的政策,日本文部省也從2015年開始縮減文科的相關系所。此外,依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在2月底公布的國際教育訊息電子報,加拿大卑詩省高教廳的作法則是,以撥專款的方式補助大學院校裡面的科技相關課程,除了擴充科技學習課程的規模,也希望透過增加學生修課名額,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並帶動卑詩省境內多元化製造業的發展。

 基於以上所言,從人才的流失、「攬才」和「留才」不遺餘力的現行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在「拚創新,拚轉型」的過程當中,有關技職教育的復興只是第一步,之後則應將產業端的技能需求納入高等教育改革。至於目前則先把翻轉技職教育地位趕快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