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419

港幣和美元聯繫匯率制何去何從?

 香港雖早已是北京中央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但港幣匯率迄今仍與美元緊密聯繫,匯價水平幾乎是「釘住美元」。但港幣這套和美元亦步亦趨的聯繫匯率制度,近日遭遇嚴酷挑戰;即美元升息引發香港哄搶美元套利風潮,致港幣匯價遽然挫跌、衝撞底線,迫使港府金管局大拋美元、買進港幣,以免港幣匯率貶破底線。這也顯示港幣和美元聯繫匯率制度在國際財經新形勢考驗下,存續相當吃力;它將何去何從,殊堪海內外財經界密切關注。

自1985年開始實施的港幣和美元聯繫匯率制度,是香港與大陸內地「一國兩制」重要象徵。換言之,北京中央雖早在1980年代初,已和英國商定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但按照一國兩制原則,仍讓香港保留自有貨幣制度,更允許港幣匯率和美元直接聯繫,也就是和美元對價固定。

而其基準匯價是7.8元港幣(對1美元,下同),惟自2005年開始,新增窄幅市場波動區間,上下限分別是7.75元、7.85元;港府金管局必要時需進場買進或賣出港幣,以阻港幣匯率貶破下限或升破上限。另值得注意的是,近30幾年來流通市面的港幣,都是3個發鈔行按基準匯價,向港府金管會提存等值美元所發行出來的;因而港幣可說是以美元為發行準備的貨幣。

由於港幣匯率和美元緊密相隨,而人民幣匯率卻一直努力「走出自己的路」,所以,多年來每當美元國際行情大漲時,台灣客商總會感覺,去香港旅行支出變貴,但到大陸卻變便宜,因為美元強,港幣也跟著強,反倒是人民幣常和美元「唱反調」,即相對貶值。反之,當美元國際行情大跌時,就反轉成赴港支出便宜,赴陸支出相對昂貴;港陸兩地這方面表現實大異其趣。

北京中央允許香港在匯率上緊跟美元、獨樹一格,實有其戰略考量;除體現一國兩制原則外,就是要讓香港繼續擔當國際上主要金融中心角色,以廣納全球資金,挹注港陸經濟發展,及帶動大陸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大城的金融國際化。

的確,美元迄今仍是全球金融結算所用的主流幣種,佔比尚超過6成,因而港幣匯率和美元聯結,及兩幣自由兌換,皆讓全球金主放心投資香港,也讓大陸從旁獲得相當可觀的金融奧援。近年股市「滬港通」、「深港通」之成功實行,讓人民幣國際化前進了一大步,即是著例。

然而,港幣和美元聯繫匯率制度有個大缺點,就是它限縮了香港貨幣政策運作空間,只能一味維護兩幣匯率對價的穩定。

如現階段美元升息走勢越來越強,致使兩幣利差愈趨擴大,而香港資金充裕,並無跟進升息條件,這就引發了香港市場上拋港幣換持美元的套利與資金外流風潮,因此港幣匯率近日幾度貶至7.85元下限;港府只能進場無限量拋美元、買港幣,以防這個下限被跌穿。

其實這種托市交易是違反商業原理的,也就是廉賣高價品和貴買低價品,是穩賠不賺的生意。因為美元有升息撐腰,匯價具漲高潛力,港府卻用老定價來賣它,然後又用同樣僵化的價格,買進已變相對便宜的港幣。將來如美元持續升息上去,港府勢必要漫無止境地做這種「生意」,直到有一天,市面上港幣頭寸真被港府買到緊俏,而把利率水平大幅帶上來了,才會停止。但如此人為拔高利率,以縮短美港兩幣利差做法,很可能傷害香港經濟。

難怪,在兩幣聯繫匯率制度經受這波考驗過程中,外界檢討該制度的聲音四起;其中衍生出一個相對合理的主張,是說港幣匯率應放棄聯繫美元,而改為聯繫人民幣。

我們認為,從長遠看,港幣匯率聯繫人民幣是大勢所趨,甚至在人民幣國際化充分實現後,港幣被人民幣取代也很有可能。惟現階段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還不適合當港幣匯率的聯繫對象。而北京中央基於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考量,也還不會命令香港放棄聯繫美元的匯率制度。

換言之,在可見的未來,港幣匯率仍會持續聯繫美元,但再假以時日,一定會有所蛻變。屆時改為聯繫人民幣是合理預期;但另也可改為「聯繫一籃子貨幣」,而不再掛鉤單一貨幣。無論怎麼改變,都應以維護香港集散國際資金功能為主要考量。我們相信,北京中央和港府,終會商量出最佳方案,以兼顧香港和內地的金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