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423陳碧芬/台北報導

外銀台灣子行 獲利大翻身

image
外銀台灣子行近期獲利與成長

 外商銀行台灣子行搭上全球景氣復甦列車,企業金融、財富管理成為獲利雙引擎,繼2017年全年獲利全面展現,氣勢延伸至今年前2月的累計稅前盈餘,外銀獲利王花旗保有與本國銀行的競爭力道,僅留企金業務的澳盛(台灣)亦不吝展現功力,重現近5年以來少見的佳績。

 5家外銀台灣子行的2017年,日子並不好過。澳盛、星展因相互整併,花了近乎全年的時間,進行內部組織及系統調整;匯豐台灣總經理跳糟、星展總經理和花旗董事長退休;花旗部門最高主管大換血,新接手多為外籍經理人;澳盛則因消金部門出售,業務、人才及收入大砍一刀。

 從外銀台灣子行2017年稅前獲利來看,看出外銀的逆勢表現。排名前3的花旗,匯豐,渣打,據金管會統計,全年分別是台幣125.34億元,51.46億元,25.87億元,呈現明顯的等級級距。其中,居首的花旗銀行,稅前盈餘約佔5家外銀台灣子行整體獲利的58%,企業金融與消費金融的獲利貢獻五五均等,維持花旗營運的穩健增長,今年前2月累計稅前盈餘站上20億元,與本國銀行上海商銀、華銀相當。

 至於星展和澳盛,2017年全年稅前盈收分別6.97億、6.72億元,星展在和澳盛「換身」後,消金和財管規模瞬間擴大,首度穩住在台外銀第4的位置。澳盛則因全球景氣好轉,台灣企金和法金業務大好,前3季原都虧損,全年獲利僅減少約26%,今年前2月稅前獲利正向,亦反映了成本支出大降的好處。

 由於外銀台灣子行自去年起力推數位改造、手機支付,爭先推出多項新服務,依據各銀行在亞洲市場的經驗,這會是業務跳躍式成長的「打氣筒」。如,渣打銀行3月起同步推出「臉部辨識」、「指紋辨識」與「圖形辨識」等登入服務,急起直追花旗的數位服務,渣打銀行個人金融事業處負責人林素真說,目前渣打銀行平均每月有八成的交易量,來自於包括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等數位平台,資料傳遞也較過往簡化、且更具效率與安全性。

 外銀台灣主管分析,法人金融業務是另一大塊發展潛力,包括台灣金融業的國際資產管理,如「在地保管」業務,以及外資來台鏈結本地資本市場,外銀子行有寶島債發行的全套服務,可望再為外銀台灣據點的獲利大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