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525記者陳柏廷/台北報導

學者:民進黨把人往外推 反助國民化

image
大陸部分城市啟用電子身分證。(新華社資料照片)

對於大陸有意發給部分「有家難歸」的台商、台生陸方身分證,大陸涉台學者表示,這種加速「國民化」的進程不是取決於大陸,而是端視民進黨當局的態度。當然給予大陸身分證目前已有些個案,但要大方面落實需邀多個單位一起研議,應該不是短時間能夠推出的政策。

北京方面有意考慮給予台商、台生「身分證」的消息出來後,引發兩岸輿論關注,認為這是大陸繼惠台31條政策後,進一步繞過台灣官方片面出手,直接瞄準赴陸台商、台生等族群,加速推動台胞「國民化」進程。

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姑且不論此項政策進度如何,這項政策的推動無庸置疑是立基於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其實不只是台商、台生,大陸對於所有台灣民眾都將視為一家人,這是北京當局一貫的立場。

包承柯強調,其實這類加速台灣民眾「國民化」的進程,某個程度來說,並不完全取決於大陸方面,更多的是牽涉到民進黨當局如何看待自己同胞的態度。如果台灣當局對於赴陸發展的台商、台生等一直採取「敵視」的態度,一直將這些人「往外推」,大陸沒有理由不出手幫助他們。

包承柯直言,當前已經有些例子,比如說大陸全國台聯副會長、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盧麗安就是最好例子。若相關政策未來真的落實,台灣民眾用腳投票願意拿大陸身分證,也符合相關規定,陸方不可能拒之門外。

不過,包承柯坦言,像盧麗安這樣取得大陸身分證的台灣民眾,目前仍屬少數。就他了解,要給予台商、台生「身分證」的舉措應該仍只是研議方向,要成為真正的政策應該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包承柯解釋,目前大陸在推動的仍是以強化現有台胞證的功能為主,畢竟發予身分證茲事體大,需要公安、民政、涉台部門相互配合來制定一套政策,這需長時間的研究,不是「一個證換另一個證」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