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530陳昱光/台北報導

3引爆點 人工智慧蓄勢高飛

大數據應用、演算法突破、運算能力提升

 人工智慧發展已超過60年歷史,期間也歷經了多次興衰,在當時的環境限制下,AI一度曾被視為是不值得研究的科技,不過,面對此次興起的人工智慧熱潮,英特爾及聯想兩大科技巨擘皆認為,受惠大數據應用、演算法突破與運算能力提升的3大要素兼備,將替AI技術鋪墊出更好的基礎,實質帶動產業發展。

 英特爾表示,回顧歷史,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新興技術或概念,成為市場熱門議題,像是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量子運算等,都是近年最受關注的焦點,而Alpha GO戰勝棋王,也再度點燃大眾對人工智慧的興趣,隨之而起的是更多的AI技術發展與導入。

 聯想指出,人工智慧與情感關係,基本上可以分為「強AI」與「弱AI」,「強AI」強調電腦將能擁有情感、知覺等人類特徵,但以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深度學習,因為只能模擬人類具有思維的行為表現,並不具意識,則被歸類為「弱AI」。

 AI一詞最早出現在1950年代,主要關注如何以電腦解決問題,但在硬體限制下,人工智慧研究方向只能侷限在邏輯數學領域,實務上貢獻程度不高,加上兩大知名AI研究計畫皆宣告失敗,因而面臨第一波寒冬期,企業與政府陸續撤資,不過摩爾定律則在此時起飛,電腦運算與儲存能力大幅成長。

 後續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概念從1980年代開始興起,利用數學模型來模擬生物大腦,並提出反向傳播算法,但也因為運算量太過龐大,模型修改相當耗費時間,成為當時AI發展無法解決的絆腳石。

AI技術 進入成熟階段

 直到2012年,影像辨識技術出現突破,先以人工方式將1,400萬張照片上的人臉、五官位置、距離等加以標記,讓神經網路深度學習,使得辨識成功率第一次突破8成,電腦辨識影片在2015年首度超過人類的95%,立下AI人工智慧的一大里程碑,聲音辨識也在同年超越人類辨識度,去年比賽辨識率更高達97、98%,AI技術進入成熟階段。

 歸納AI人工智慧目前蓬勃發展的3大要素,第一是大數據爆發,替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發展奠定基礎,其次是更快、更普遍的演算法,在語音辨識、機器視覺上更為適合,第三為使用GPU及硬體提升,促使運算能力的速度及準確度皆有大幅提升。

 針對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區塊鏈的關係,聯想舉例,物聯網應用程序可以感知人的健康與活動,AI則透過檢測與觀察作出反應並告知,而此時所有的互動都可以通過區塊鏈驗證和保護,提供具簡單、經濟高效且永久性的決策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