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624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經理人 韋音如

創新是中國未來的核心驅動力

GDP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國正在快速接近美國。以2017年中國GDP規模已經達到美國70%左右估算,2030年前後中國GDP超越美國將成為事實,而世界也將從美國主導的全球體系變成中美體系,當前美國對世界最本質的貢獻:體系和創新的格局也會產生變化,這可能就是中美爆發貿易戰的深層原因。

 在中國,由人才所推動的各項創新活動也開始展現優勢。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中國目前每年有400萬個本科生(重點大學畢業生)投入市場,10年就能累積4千萬的優質人力,其規模與南韓5千多萬的人口相去不遠。此外,留學海外的各類人才也不斷回流,對於創新活動也形成重要助力。

 評價全球各科研院校在國際高水準學術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自然指數(WFC)也指出,中國在2016年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且為唯一持續進步的國家,顯示中國在基礎科學上的成就已經大不相同。此外,代表應用科學的專利權數目,中國也在2017年超越日本,預計不久將超越美國。

 與2017年相同,2018年的消費和淨出口仍是中國經濟成長的貢獻主力。我們預估2018年中國的實值GDP可達6.6%,其中消費貢獻4.1%、投資貢獻2.2%、淨出口貢獻0.3%。其中,GDP占比達到56%的消費逐漸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對總體經濟成長的貢獻度超過一半。

 受限於中美利差的約束以及金融去槓桿的要求,2018年利率(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則預期將呈現區間震盪的走勢,在4.0%到3.5%來回測試。而2018年的CPI水準則將落在2%~2.5%,同期PPI增幅回落至3%,顯示中國經濟正展現相對的韌性。

 隨著行動網路的不斷演進,手機正逐漸成為中國消費者的「必需消費品」。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近(2017H2)的調查資料便顯示,全球有接近一半的人每天使用手機超過5小時,相對於PC、Pad等非必需消費品,手機成為「必需消費品」的態勢已經毋庸置疑。

 此外,由技術革新帶動每3年一次的換機潮,更形成穩定的市場空間,讓A股手機供應鏈的核心邏輯開始從量往價變遷,從製造往創新變遷。於是創新成為主要驅動力,平台型公司有望持續勝出,並進一步搶佔日韓台廠的占有率。

 新能源汽車則保持高速成長,相關的鈷與鋰的消耗也維持相同態勢。2017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8萬輛,可望在2020年超過200萬輛,以目前的技術發展方向推估,上游的鋰和鈷供給都仍有明顯缺口,推升整體行業格局。

 新能源方面,短期指標顯示風電行業的裝機需求將從底部反轉,長期而言,技術進步與成本下降都有助於打開行業空間,帶動能源結構將發生變革,讓整體風電行業的需求空間上看1000GW以上。IRENA甚至預測,風電度電成本可降到每千瓦時5美分,太陽能則降至6美分,均讓可再生能源成為未來能源行業的新增投資項目。

 其他值得關心的產業還包括傳媒行業。由於併購造成的高基期和高商譽攤銷效應逐步減退,讓傳媒行業逐漸回歸內部成長的基本面。同時,在絕對股價與相對股價都處於歷史底部的狀況下,投資價值也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