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719林昱均/台北報導

陸港台IPO比一比! 台缺獨角獸 募資規模遜陸港

我資本市場回溫,全年IPO上看70家,但...

image
上半年大中華區IPO平均募資排名與其他比較

 台灣資本市場回溫!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18)日指出,今年上半年有28家企業新掛牌上市櫃,較去年同期多7家,為近5年同期新高,預估全年有望達65至70家,對金管會提出二年新增百家IPO目標感到樂觀。不過,台灣IPO在企業平均募資規模遠不如中國大陸及香港,勤業眾信認為,台灣欠缺獨角獸等特色企業。

 勤業眾信昨舉行IPO記者會,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IPO家數為28家、年增率為33%,總募資額101億元、年增38%;平均每家企業募資額為3.6億元、年增3%,以高科技及生技為主,最大募資為「是方電訊」(14.8億元)。

 香港今年上半年家數為101家、較去年同期成長49%;總募資額達港幣503億元(約台幣1,911億元)、年減9%;平均每家募資額4.9億港幣(約19億元)、年減39%。港股今年IPO以金融業、生技業為主,最大募資股為平安健康醫療科技,募資額達港幣88億元(約新台幣334億元)。港股今年4月底開放同股不同權方式,小米成首家案例。

 中國大陸今年上半年IPO家數為63家、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74%,總募資額931億人民幣(約台幣4,190億元)、年減26%;企業平均募資額為14.8億人民幣(約台幣67億元),年增率高達90%,以金融業、高科技業為主,最大募資股為FII工業富聯,募資額達271億人民幣(約台幣1,220億元)。

 從大中華區IPO比較,台灣上半年家數及募資總額雖有成長,但企業平均募資額規模遠不如陸港。勤業眾信審計部營運長洪國田指出,中國大陸著重獨角獸企業CDR快速審批,例工業互聯網FII;香港則以開放同股不同權AB股上櫃方式,例小米;而台灣雖免除上市櫃獲利條件並縮短審查期間,惟欠缺獨角獸等特色代表性企業。

 台灣新創企業受限市場規模,難達到陸港那樣營收50億元以上,洪國田說,台灣企業普遍有人才與技術,卻缺乏資金挹注,難以創造營收,像過去文創產業因缺乏市場規模而失敗。他直言,台灣雖對不錯新創開放獲利與審查條件,但像Gogoro、沛星科技(Appier)等潛力企業,在國際市場誘因下,恐未必選擇在台灣IPO。惟比較上海A股及港股大中華市場,洪國田說,台灣IPO在質、量表現雖不是最優秀,但仍有自己特色優勢,如各產業均衡發展、殖利率高、本益比合理穩定,再募資(SPO)容易,法規透明、時程明確、上市成本較低等,對台資企業仍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