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719陳厚銘■臺灣大學國企系特聘教授 陳世祥■臺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

新價值網路下的台灣企業成長戰略

近年來,為因應全球智慧製造的發展趨勢,各主要工業大國都積極推動製造業的產業升級。德國的「工業 4.0策略」、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 」、日本的「日本產業重振計畫」、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無一不被視為帶動該國經濟發展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在新工業時代,以價值鏈模型探究產業組織結構與企業價值活動是不夠完整的,必需導入價值網觀點才能提供全面性視角。通常價值鏈模型僅關注企業生產資訊的流通,以及各生產環節效率的提升,將顧客視為營銷對象,並分析各價值活動個別的貢獻,而價值網觀點則擴展了傳統價值鏈模型的線性思維模式,將顧客網羅為企業經營的參與者,共同創造價值,並努力改善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透過知識共享,為網路成員創造最大的集體價值,因此價值網不僅重視個別價值活動的貢獻,更關注整體價值的創造。

 2015年IBM商業研究院提出新價值網路分析模型,透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的資訊技術平台,獲取精準的消費者或用戶洞察資訊,供予企業做為核心驅動力,改造整體研發、生產、銷售等價值活動,展現參與者、產品和生產的協同互聯共創價值,同時,協助參與者、產品和生產提升其智慧分析和自我優化能力,以達到 「智慧參與者」、「智慧產品」、「智慧生產」的角色轉變,形塑製造和服務為一體的全球化價值網絡。

 企業的成長之路各相逕庭,往往複雜且難以窺見堂奧,IBM價值網路分析模型,正可以檢視各企業的成長路徑及其所屬進程位階,描繪一套完善的演化進程藍圖,提供企業界參考與標竿學習。該分析模型主要分為三個進程階段:

 第一階段,「打好基礎、掌握數據」。首先透過智能產品和端到端的全通路營銷,獲取精準的消費者洞察和產品資訊,縱向連結企業營運體系,橫向整合研發、供應鏈、生產製造和物流等企業價值活動。

 第二階段,「數據整合、構建體系」。結合企業內外數據資源,以消費者為中心,應用個性化、柔性化、大規模客製化等智能製造原則,重新建構自己的研發、供應鏈、生產製造和物流體系。

 第三階段,「跨界領域、全球網路」。整合全球資源,透過商業模式和大數據,大量複製企業成功經驗到不同市場,並串連更多產業夥伴,打造一個製造和服務為一體並強而有力的全球企業價值網路,進而提升該價值網之生態體系競爭力。

 且以該分析模型實例檢視海爾、西門子、三菱電機以及台灣某PCB世界大廠,研究結果顯示海爾、西門子、三菱電機等世界大廠,在新價值網路中都已成長至第三階段的「跨界領域、全球網路」,而台灣某PCB世界大廠,仍停留在第一階段的「打好基礎、掌握數據」的新價值網路位階。

 台灣製造業正處於變革與轉型的十字路口,各企業應掌握市場變動趨勢,加速建立整體企業的數位決策,積極建立智慧參與者網路平台,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並且,儘速建構以智能製造為基礎的供應鏈體系,布建生態價值網路,遂能提升量能躋身全球前端企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