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921■游智彬

惠台政策 台資銀行大補丸

9月中旬在杭州舉辦的浙江台灣合作周,兩岸金融學者和業者齊聚黃公望產業金融峰會,披露了近期兩岸金融合作的相關數據,值得台灣金融業關注和思考。

2009年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此後兩岸開始互設金融機構,尤其為服務9萬家在大陸打拚的台商,台資銀行積極在大陸擴張版圖,開拓據點。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10家台資銀行在大陸29家分行稅前盈餘是創新高的42億元,但不如3家陸銀在台的3家分行獲利46億元。當然,其中因素有很多,台資銀行在大陸的經營上有一些監管的限制,包含不能直接服務100萬人民幣以下的大陸個金客戶,存款的獲取相對困難導致資金成本高,客戶群體局限還是以服務台商為主,沒有大規模在地化。從更積極穩健的經營角度而言,台資銀行可以在當前惠台政策的大環境中尋求更大的突破。

中銀富登─新加坡淡馬錫模式可借鏡。中國銀行與新加坡淡馬錫下屬的富登金控合作,借助中國銀行的品牌和資源優勢,結合富登金融的微型金融經驗。自2011年按照批量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方式發起設立村鎮銀行。2017年末,在19個省(直轄市)設有近100家村鎮銀行,建成了大陸最大的村鎮銀行集團。中銀富登依舊在擴張的道路上前進,開闢了以併購代替自設的新路徑,去年4月,中國銀行正式收購國開行持有的15家村鎮銀行,今年8月再出手將建設銀行27家村鎮銀行併入中銀富登。

結合中銀富登的成功經驗和筆者服務大陸中小銀行的觀察,台灣的金融業可直接參股大陸地區性中小銀行。大陸有2000多個縣,每一個縣都有一家規模不小且在當地市場占有率極高的農村信用社(現大多改制農商銀行),有些市場占有率甚至接近40至50%,這些地方性銀行的客戶主要是小微和三農。台灣的經濟結構便是以小微企業為主。如果台灣的銀行能夠以參股形式來和這些銀行進行優勢互補,不僅可以協助這些銀行在營銷服務、產品創新、風險防控、企業文化與管理機制上進行更加精細化的轉型,也可以為台灣金融業者的兩岸獲利更上新台階。

台灣不缺好銀行和好人才。以玉山金控為例,在2018年道瓊永續指數 評選中再創佳績,在全球受邀評選超過3500家企業中脫穎而出,連續5年入選「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成份股,並3度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再創台灣金融業紀錄。

今年4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宣布四大面向市場開放措施。其中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市場准入條件,確保實施去年底宣布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外資持股,機構設立及業務範圍限制。台灣業者應積極準備,以《惠台31條》為導引,切入大陸的消費金融與財富管理市場。

(作者為廈門大學金融學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