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017■記者賴志昶/綜合報導

帶路13國組學院聯盟 舒適交流

復旦大學發起 強調各國平等 不強加價值觀

image
上海復旦大學校門。(CFP)
10月11日,「一帶一路」國際青年文化旅遊友好使者交流研討會,在河北省平山縣舉行,沿線國家青年代表出席會議。
(中新社)
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最後排右)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院聯盟」成立儀式上發言。(取自澎湃新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所大專院校的政治、國際關係學院負責人齊聚上海,於13、14日在復旦大學成立「學院聯盟」,成員包括大陸、俄國、印度、南韓、巴基斯坦、伊朗、印尼、泰國、越南、蒙古、匈牙利、波蘭、拉脫維亞等13個國家。

上海復旦大學於13、14日舉行第二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國際論壇,期間上述各國的政治、國際關係學院負責人齊聚一堂,就「一帶一路」與新型國際關係建設,以及學術、學者、學生的國際合作進行相關討論。

在名為「共建『一帶一路』與新型國際關係建設:現狀與展望」的分論壇上,各國同意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發起的提議,正式成立學院聯盟。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蘇長和表示,新興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雖是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份子,但彼此卻不夠熟悉;因此,各國能透過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之間的國際合作,由民間串起溝通橋樑,幫助彼此了解財政赤字、民主發展以及傳統治理困境等問題。

蘇長和指出,身為一個學術、學生以及學者交流合作的平台,學院聯盟秉持著「4C」理念,即為「舒適性」(comfort)、「合作性」(cooperation)、「互相理解的共同體」(community of mutual understanding)和「共同聯繫網」 (connective network)。

「聯盟是一個包容開放的非正式組織。」

蘇長和強調,學院聯盟將「舒適性」擺在首位,就是為了突顯各國平等、舒適的地位,絕不會在學術交流中,強加個別立場或價值觀;同時,舒適性也顯現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是大陸在雙邊和多邊外交中的基本原則。

會議中,13國院長就該聯盟提出多達40條的國際合作建議,包含加強國際學生和教師交流、各國學分互換、跨國雙學位課程、暑期學校、學者實地研究、各國遠程網路課程、互派學者講授各國治理課程等。

印尼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普拉約戈(Dody Prayogo)建議,未來還能在此聯盟基礎上,成立「一帶一路」學術期刊。德國德黑蘭大學法律與政治學院院長塔哈希德(Mohammad Takhshid)表示,學院聯盟初步成立後,未來還能持續組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