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117

航向新藍海 大家準備好了嗎?

 十三年前,以「藍海策略」一書席捲全球管理學界和企業界關注眼光的金偉燦和芮妮.莫伯尼兩位管理思想家,十多年後,兩人進一步發展出如何落實朝藍海轉型的一套策略工具書,取名「航向藍海」。兩人並於日前應邀來台,在「2018國際大師論壇」中,以「轉型突圍─航向新藍海」為題,介紹與分享包括國家、組織、企業,以至個人,如何從既有的紅海競爭市場中,經由全新方式思考,突圍並開創出藍海新市場。

 談到轉型升級,時下可以說是上自國家領導人、企業界領袖,下至各行各業從業人員,乃至於求學階段的眾多學生,幾乎都能琅琅上口的時髦話語。然而,印證到現實狀況,首當其衝的產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業,往往深陷跨國同行削價競爭的紅海中,在轉型升級知易行難的情況下,上焉者只能如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般,先是產業西移,眼下則是轉為「新南向」。等而次之者,則只能面對倒閉收攤的最終審判!

 相較於中小企業的紅海困境,中大型企業無疑有較多的轉型突圍能量。但是能否順利航向新藍海,所面對的困境,也許不像中小企業即使心有餘而能掌握、運用的資源卻嚴重不足。不過觀察中大型企業未能順利轉型突圍,真正的關鍵、癥結,其實正是被過往成功的經驗所框限,因此明知不遠處就有一片新藍海,但既有組織卻缺乏以今日之我挑戰昨日之我的決心與共識。在瞻顧、遷延的情況下,只能眼看著自家的企業離新藍海漸行漸遠。

 除了在產業界,不同規模與不同行業之間,存有從紅海突圍,朝藍海轉型的不同程度框限與困境之外,即使在不以營利為目的之服務性社會團體或社會企業,同樣也要面對紅海的艱苦情境,嚴肅思考如何找出讓服務理念得以落實、普惠受眾的藍海策略。

 進一步探討非營利慈善團體運作過程的紅海困境,關鍵即在於其實現理想的經費資源,向來主要都是來自於善心人士或社會大眾的捐獻贊助。但是一方面其來源的不穩定性,一定程度將影響其所能達致的績效。更嚴重的是,當各種樣態的慈善團體其經費都來自社會上的善心資源時,它本身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在紅海中分食有限資源的現象。從而,即便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慈善團體,要想維持正常運作,不只要思考如何從紅海突圍,毋寧更需找出能航向新藍海之路徑。

 檢視完不同規模的企業以及非營利社團的紅海困境和藍海想像,乍看之下,公部門體系似乎比較沒有身處紅海的煩惱,從而也就更缺乏朝藍海轉型的動機與想像。然而如果參考金偉燦與莫伯尼兩人新作「航向藍海」所歸納出的策略藍圖,在此即必須點出,政府公部門體系如果缺乏航向藍海的想像與認知,則不只將同樣的陷入紅海困境,更將嚴重的影響這個國家的競爭力。

 談到公部門的紅海困境,其實已經是既成的事實。最顯著的指標,包括愈來愈多國家,都存有愈來愈嚴重的財政赤字現象。其直接的後遺,不是使得公部門因資源寡少影響施政,就是被迫增加舉債,進而陷入債留子孫、世代不正義的爭議紅海中難以自拔。又譬如各國競相以減免稅負吸引外資,同樣也可能陷入加劇所得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惡化的紅海困境。

 公部門體系想從紅海突圍航向藍海,較諸一般企業與非政府組織,還有一個更難跨越的紅海困境,就是在一般實施民主選舉制度的國家,由於受到任期的限制,以及為求在選舉中勝出,公部門的決策取向和資源分配,一般只能做短線操作。此不只有違永續經營之道,當國者即使想航向藍海,但根本開不出濁浪滔天的紅海,「航向藍海」只能是一個可望卻不可及的想像了!

 十三年前的藍海策略,帶來了思考未來的新選擇。最新版的航向藍海,作者把具體策略和路線圖都已畫好。如何從知易行難,進化到知行合一,考驗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社團組織,更是對公部門體系的嚴峻考驗。只是當舉國上下都陷入選舉的歇斯底里時,誠不知還有誰在意我們究竟是身處紅海,抑或是有航向藍海的想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