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117(陳柏廷)

推動地方活力 習改革起手式

新聞分析

image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北大考察。習近平與師生親切握手。(新華社)

近期大陸省一級機構改革方案紛紛出爐,而這波地方機構改革風,無論怎麼吹,除體現出「因地制宜」特色,更重要的是,打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過度強調「中央集權」的刻板印象。若鄧小平之於大陸意義在於,重新發掘地方經濟活力,那這波地方機構改革風潮,或可視為習近平試圖突出地方政治活力的起手式。

在中央黨政機構改革逐步完善的同時,各省市機構改革在今年5月由習近平召開的「中共深改委第二次會議」的助推下,也吹響號角;從當前進度來看,各地的機構改革方案,已幾乎全部到位,速度之快,令人驚訝。

不同於中央機構改革,省一級的地方機構改革,無論機構如何整併、調整,都脫離不了「因地制宜」的大原則;因地制宜所體現的是,在不違背「上下貫通」的基礎上,賦予各省市更多的自主權,讓各地政府能依據據當地情況,做出相應的機構調整,而無須一味向中央機構編制看齊。

而從更大的框架來看,在「因地制宜」背後,既不能忽視的是,中央給予地方更大的施政空間,更重要的則在於,扭轉了十九大以來,外界對於習近平過於「集權」的政治意象。

作為毛澤東、鄧小平後,大陸最強勢的領導人,習近平幾乎從十八大以來就展現「政治強人」風格,通過反腐運動,牢牢掌握政治、軍事力量;在「四個意識」(政治、大局、核心及看齊意識)精神主導下,「一切向中央看齊」,似乎貫穿當前大陸中央與地方權力關係。

坦白說,上述的刻板印象,在這次地方機構改革行動中,幾乎被翻轉過來,也向各界釋放出如何「正確看待」當前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的風向球。40年前,鄧小平拍板大陸的改革開放,通過多次的南巡,直接釋放了大陸地方的經濟活力,讓大陸迎來當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榮景。

而由習近平力主推動的地方機構改革潮,短期來看,不只為定調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係,凸顯習近平重視地方的信號;從長期來看,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地方政府的施政活力,在一定許可範圍,重新激發地方政府的施政效能,這對沉寂已久的地方政治活力,相信將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