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119文/簡威瑟

摩根士丹利台灣區負責人柯之琛:台股接軌國際 外資會更有興趣

image
摩根士丹利
柯之琛
亞太股票資本市場2017年承銷排行
亞太2017年併購市場投行排行

摩根士丹利在台開業28年,是外資進軍台灣市場的老字號代表。拜台股量能增溫,國際資金對台股著墨程度略提高,摩根士丹利證券穩居國際機構法人客戶經紀業務市占領先地位,更瞄準未來幾年法人占台股交易比重有望衝破5成的商機。

摩根士丹利今年多喜臨門,不只連續四年榮登《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全亞洲研究團隊排行榜榜首,榮獲《歐洲貨幣》2018年度世界最佳投資銀行等八項大獎,在海外併購市場表現也大幅成長。

針對摩根士丹利對台灣資本市場的願景,以及科技變革對產業帶來的變化,本報獨家專訪摩根士丹利台灣區執行長暨摩根士丹利證券董事長柯之琛。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摩根士丹利深耕台灣多年,可否分享各領域近期的成績單,以及企業核心價值?

答:在證券研究端,《機構投資人》雜誌連續四年評選摩根士丹利為全亞洲研究團隊排行榜第一。光是2018年,摩根士丹利就在31項類別(共35項)中位列前三,其中九個團隊在所屬類別中名列第一,在台灣市場的研究排名也是第一。

上半年併購成績 獨占鰲頭

2018年上半年度,摩根士丹利延續去年在併購市場的好表現,交易價值在眾投行中獨占鰲頭,參與聯合利華整併、日本武田製藥與愛爾蘭沙爾製藥併購、快捷藥方與信諾保險併購、T-Mobile與Sprint併購等大型交易。

這些亮眼的成績單,一方面要歸功於優秀的同事,更是建立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上:做對的事、創造新想法、回饋(giving back)。

每個摩根士丹利人都知道,一件事不是「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所有的事情都與其他人有一些連結,你有沒有能力跟別人一起工作,團隊合作、一起完成,就算失敗一起承擔,成功共享榮耀,這才是獲得巨大成功的祕訣;相反地,如果你只憑一己的聰明或努力,你或許也可以成功,但想獲得透過團隊連結而帶來的大成功,非常困難。

問:摩根士丹利證券在外資參與台股的經紀業務上居領先地位,怎麼看待台股越來越往法人市場轉變(外資占成交量穩定超過3成、三大法人占4成)的現象?台股是否有機會像歐美成熟市場,法人成交占比過半?

台灣市場 別擔心外資不來

答:我認為,只要台灣金融市場是一個夠好玩、夠龐大的遊樂場,不需要擔心外資不來。以股市來說,主管機關研議於2020年推行逐筆交易,加上主機共管等等的新變革,都越來越能與主要國家的制度接軌。

我們過去一季針對歐美投資人行銷亞洲股票市場時,發現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部分歐美機構法人現在對台股其實沒有部位,但就在看到台股可能朝向全球制度接軌的努力後,對投資台股的興趣轉趨濃烈,如果這筆資金加入,法人占股市的成交比重當然會再上升,未來幾年走向法人占交易比過半的市場結構,Why not(有何不可)?

進一步來看,新時代的法人有各式各樣的類型與操作策略,有量化基金、高頻交易、甚至人工智慧(AI)選股等,法人交易者種類越來越多元,也可以替市場帶來自然平衡作用,或者說台股可以變得較為穩定。

問:您提到人工智慧,對外資券商營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答:不論透過什麼樣的方式選股、形塑投資決策,都必須要有中介者來執行,我們就是那個執行者,所以我們不僅不怕AI衝擊,當下單交易等業務流量更為龐大,對外資交易室的需求更高,以我們具競爭力的交易效率來看,就是得利者。

其實每個行業都會面臨新挑戰,譬如一些買方法人的研究單位,向來拿手的是由下而上(bottom-up)的基本面選股,AI加入戰局後,雖還不知道能做到多好,但面對挑戰,金融業可是不敢大意。

以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力配置來看,就算面對新科技崛起,我們的員工人數卻沒有下滑,這當中隱含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更迫切,簡單來說,新挑戰也會帶來新機會,結構的轉變已經不可避免。

培養金融服務 成出口亮點

問:市場也常談論到大中華市場的結構轉變,面對對岸資本市場崛起,台灣外資金融機構如何應對?

答:我雖然在台灣的辦公室裡面,但很少只是想到台灣的生意。外界常常談論到大陸對台灣的重要性,如果從貿易角度來比喻,除了大陸外,東協、美國、歐洲事實上都是台灣極為倚重的市場,競爭一直都是全球性的,不要過度放大來自大陸競爭造成的轉變。

換一個角度看,由台灣的產業切入,台灣是一個以科技出口產業為主的經濟體,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談論科技業,相對地,金融服務占GDP還不到7%,卻有極高的戰略價值,應該具備繼續成長的空間,只是要如何成長,端賴與世界接軌的速度。

如同我剛剛所提及,每個人都想要去最好玩的遊戲場,這是世界人才流動的必然,金融機構有很大的夢想,目標不只是台灣市場,而是以立足台灣之姿,要在全球資本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自然需要政府規範更區域性、全球化的助力,讓台灣的金融產業更蓬勃。

我們的台股策略分析師最近出了一篇報告,我想引用他的標題「I believe I can fly」(我相信我能飛),作為摩根士丹利在台灣深耕,並放眼亞洲乃至全世界目標的註解。而且包括所有抱有夢想的台灣企業與人才,目標都是全世界,我們一點也不怕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