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207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中貿易戰 已進入科技戰

G20「川習會」,美中雙方決議「暫時休兵90天」,市場聞之振奮,紛紛展開報復性反彈,但僅只一天行情;川普日昨在Twitter發言,「我是關稅人(Tariff Man),將持續對中國施壓」;復又加上長短期殖利率曲線出現逆轉(inversion)現象;旋即加深投資人對未來貿易戰及經濟衰退的疑慮;12月4日,美道瓊指數崩跌近800點,跌幅3.1%;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大跌283點,跌幅高達3.8%;全球股市隨即跟跌,彷彿10月股災夢魘再現。

 進一步言之,美方要求中國大陸進行結構性改革,後續將針對「強迫技術性移轉」、「智慧財產保護」、「非關稅障礙」及「網路竊取商業機密」等議題進行談判。無獨有偶,今年適逢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並將於12月18日舉行慶祝大會。平情而論,中國近40年來的經濟發展已取得相當驚人的成就,用創造「經濟奇蹟」亦不為過。但在奇蹟的背後也引發諸多議論與爭端,誠如美方所指控,以不公平貿易及手段達成。

 然而,中國大陸會輕易接受美方條件進行貿易及經濟結構的大改革?很快就可看出端倪。倘中國大陸在大會當天無任何重大事項宣布,即可能代表其經濟方針和工業政策沒有太大變化。尤有進者,美方後續談判的關鍵人物-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是美貿易代表署(USTR)歷來最硬的談判代表;他一向力主對中國大陸等國採取強硬手段,並主張利用關稅迫使中國大陸進行經濟結構改變。

 事實上,目前的貿易戰早非傳統上的純商品貿易戰,而是以科技戰為主戰場。持平而論,美國為維繫其全球霸權地位,傾全力摜壓主要敵人策略早已習以為常,人盡皆知。川普更不時地將「讓美國再度偉大」、「美國優先」掛在嘴邊。美方認為「中國製造2025」可能成為威脅全球技術創新及美國科技霸權。因為,中國大陸希望在2025年底前,基本核心零件和重要基礎材料供應商國內市占率提高至70%、中國40%的手機晶片由中國生產、還有70%的工業機器人和8%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由中國自己生產;並期許未來在人工智慧(AI)等領域能逐漸追上美國及德國水準。據此,美方認為中國大陸欲達此目標,勢必對目標產業採取高額補貼及市場准入限制等不公平手段。

 而在科技戰中,最重要及最值得關注的焦點就是晶片(Chip),誠如近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封面主題所揭,「美中兩國的晶片戰爭會成為主戰場」。因晶片為電子設備的「大腦」,無論是電腦、車輛、智慧型手機等,無不由晶片所控制。中國大陸企圖成為全球電腦晶片要角,不斷鼓勵美國廠商移轉晶片製造技術。但2017年中國大陸進口半導體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這也顯示中國大陸目前難以和美光、英特爾及高通等晶片大廠匹敵。

 有論者謂,其實美中貿易戰紛爭的開端就在於,美方認為中國大陸竊取高科技智慧財產權,而美國監管機構基於國家安全為由,抑制美國公司與中國大陸進行晶片交易。如2015年即禁止英特爾出售晶片給中國大陸;以及近期,美司法部控告福建晉華和台灣聯電公司,共謀竊取美光商業機密等事件。12月1日,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並將引渡美國受審,理由是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此舉無不與美國刻意打壓「中國製造2025」有關。

 7月6日第一波貿易戰之前的幾次談判,美方即要求中國大陸應減少對「中國製造 2025」戰略相關的高科技行業進行補貼,但中國大陸並不同意,最後談裂破裂。即使到目前,中國大陸仍主張擴大對外開放絕不會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政府將繼續支持「中國製造 2025」戰略。在上述的種種情況下,一場美中科技戰將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