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207野村亞太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吳維

房地產下行周期或觸發政策拐點

中國房地產銷售數字已連續兩月呈現衰退、行業龍頭萬科並在例會上疾呼以「活下去」為目標。對比前兩年火熱的房市,2018年無疑是艱苦的一年。融資難、銷售回款壓力大增,卻不見緊縮政策態度有絲毫妥協意圖,使得近來「房地產寒冬」的標題活躍於媒體版面。

 當前大環境下,筆者認為房地產政策朝向適度寬鬆的可能性較大,且根據龍頭企業加速整合的趨勢判斷,其中機會或許大於威脅。由於中國各區域間和城際發展的差異甚大,供需狀況也明顯不同,單從宏觀行業數據來分析市場,有時難免偏頗或失真。

 過去3年的高速增長主因是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的大幅上升,政府以貨幣形式直接補償被拆遷的棚戶區居民,比例從2014年的9%猛增至2017年的68%,刺激了三四線城市銷售。另一方面,一二線城市的潛在需求不減,但受制於限購、限貸等強力措施,總銷售被壓抑。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大者愈大。即使整體房市艱困,但今年銷售增長突破30%~40%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且前十大開發商的市佔率可望由2016年的20%拉升至2018年的35%左右,行業集中度前所未見。

 整體融資環境的不友善,則在中小型房企面臨降價與資金回款之間兩難的同時,意謂著具備資金與銷售實力、可持續進行置地或併購的大型房企,其未來的成長動能更有保障。

 筆者認為2019年房地產新開工、投資、銷售相對2018年皆會有所放緩,外資券商預估銷售量可能面臨10%左右的衰退。但疲弱的數字並不代表投資機會的消逝,甚至能被正面解讀為提高政策邊際放鬆的可能性。

 房地產政策需要考量的因素繁多且複雜,而沒有一個國家能坐視房地產市場崩盤,因其對經濟的殺傷力無法想像。以中國來說,房地產直接投資約佔GDP的10%左右,若其規模大幅下滑,則就算是竭力新增基礎建設也將難以彌補。

 即使2019年中國的基礎建設投資可望有所提升,但整體需求已大不如前,且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仍仰賴賣地為主,因此基建資金來源與房地產市場息息相關,想單純做到壓地產、衝基建是不切實際的,從而驗證政策收緊力度可能已經觸頂。

 以銀行業視角看,支持實體經濟是每一次下行週期的重點工作。房貸違約率低、有抵押品、佔用資本小,經營風險相較於其他貸款類別更具吸引力。2016年後房貸利率一路上升,近來已有鬆動跡象,便是很好的觀察指標。

 至於中國官方態度,10月底政治局會議承認經濟下行壓力擴大,未再提及房地產調控,或許是轉折點。接下來投資人可持續追蹤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9年3月的「兩會」,將是政策端對2019年房地產定調的關鍵。

 展望2019年,房地產行業難言樂觀,整體銷售遞減、開工與投資放慢不易反轉。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房地產政策有必要適度寬鬆、因地制宜;房價漲幅趨緩已為此提供了空間,而邊際放鬆將使銀行更有動力增加房貸規模。

 從投資角度分析,則結構的變化應重於整體行業的數字,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重於利潤增長。隨著房地產黃金時代落幕,投資人或許會訝異地發現,即便大環境不佳,好公司仍能帶來高成長、高能見度利潤,搭配高現金分紅,在波動的股市中不乏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