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210賴瑩綺

在深圳打拚的眾台青們,幾家歡樂幾家愁…

前一陣子在幾個台商朋友幫忙下,有機會到深圳採訪,期間拜訪好幾位跨過台灣海峽,正在對岸為未來與理想奮鬥的台青們,有些已做出不錯成績,有些仍浮沉在市場競爭、與台灣不同的文化等因素,幾家歡樂幾家愁。

 從事傳統製造業的台商得拚轉型眾人皆知,一位年近30的台青,其家族過去在深圳專做電子線材,他抱著要在人生「一拚」的想法,毅然決然辭去在大企業主管職的工作,離開家鄉,試圖用年輕一代的思維邏輯替家族企業開拓另一片天。

整個訪談下來,我感覺到他仍在尋找成功的方式。不只要升級產品適應大陸市場,還要四處奔走,想辦法、努力的打入大陸獨有的「官商文化」。在媒體前,他雖不言辛苦,還說在大陸希望很大,但從他有意在幾年內設下停損點來看,想必要在大陸扎根扎得深絕非易事。

另一位曾靠著在台投資房地產累積財富,後聽取前輩建議,夥同好友到深圳從事記憶體測試的30歲台青,言談之間,專業知識難不倒他,說起對公司的規劃前景充滿理想。但話鋒一轉,他才坦言自己當初沒有評估清楚,僅聽信那位前輩一面之詞,到這裡後才發現該產業正受整個大環境擠壓,但「頭已洗一半」,他選擇繼續拚搏,但與夥伴設定最多投入2,000萬台幣後,在年底設下停損。

但當然也有成功的案例,一名過去在知名車廠擔任工程師的台青,在大陸經歷過一次創業失敗後,一次因緣際會下,嗅出市場的新興模式:健身房與健康飲食結合,再以培植「小夥伴」拓店的方式,與當地健身房合作,迅速在知名連鎖健身房中設立餐飲「水吧」。

另一位年約35歲的留美博士,則看上大陸熱衷創業的商機,成立大陸第一家用AI幫人設計LOGO公司,短短1年多,會員超百萬名,也正規畫拓大公司規模。